目前分類:邱斐顯撰---宗教人物傳記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鍥而不捨 終結吳鳳神話--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6

/邱斐顯

 

五、伸張正義

 

鍥而不捨  卡法司鋼索套吳鳳

 

午餐時間,警民對峙的情形稍稍緩和。URM的成員離開現場,警方也鬆了一口氣。但是URM的成員不死心,林宗正與黃昭凱再到附近的五金店去買電鋸與鋼索。由於銅像基座沒有電源,他們只好向店家借發電機,接發電機的電來電鋸銅像。

 

這時,林正輝、華進光和卡法司,這三位原住民勇士,再度爬到銅像基座上方,輪流電鋸馬腳。他們很緊張地使用電鋸,幸好,他們都不約而同向著同一方向鋸。不料,馬腳還沒被鋸斷,大批警察又出現了。他們在基座上方,看著警察又去拉扯林宗正。那時候,鋼索的一端已綁在服務處的宣傳車上,另一端正好被卡法司拿在手上。卡法司的身材,壯碩魁梧,但是此時,警方一直在下方叫囂,卡法司沒有機會拿鋼索去套吳鳳的頭,他心裡只想到「無論如何一定要達成任務」,就把手上的鋼索往自己的脖子一套。

 

卡法司聽到警方不停地恐嚇URM的成員,不過,URM的夥伴們也反過來警告警方:「如果出了人命,你們要負責!」趁著雙方僵持不下時,卡法司趕緊拋出鋼索,想套往吳鳳銅像的脖子,第一次失手,第二次才成功套住。宣傳車司機曾俊仁見機發動引擎,猛踩油門,宣傳車的瞬間動力拉動鋼索,整座吳鳳銅像,應聲倒了下來。

 

1988年12月31日,吳鳳銅像倒地,林宗正雀躍飛騰。

相片來源:林宗正


帶頭的林宗正,目睹這樣戲劇性的一幕,不禁雀躍,大叫「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拆除大隊的成員,大家相擁一起,喜極而泣。這份喜悅持續不久,警方看見銅像應聲倒地,立即分頭動手毆打宣傳車司機曾俊仁及URM成員,現場多人受傷掛彩,扯下銅像的最大功臣卡法司,更是慘遭警察修理,甚至猛踢下體。

 

吳鳳銅像被摧毀後,檢察官偵查此案,將林宗正牧師、卡法司、宣傳車司機曾俊仁、及潘健二(戴振耀服務處義工,曾俊仁被警方圍毆時,潘健二曾極力保護他),等四人一併起訴。1989211嘉義地檢署開庭審理「摧毀吳鳳銅像事件」。

 

無罪開釋  終結吳鳳神話

 

吳鳳事件爆發時,卡法司還只是玉山神學院的學生。地檢署開偵查庭前,卡法司告訴林宗正,他正在準備玉山神學院的畢業論文,林宗正知道後,就叫卡法司向法庭請假,於是卡法司請假沒出庭。沒想到,曾俊仁、潘健二與林宗正三人當天出庭應訊,結束後,檢察官竟以「防止串供」為由,當庭將他們直接押入,再移送嘉義看守所。

 

林宗正回憶起這段經歷,說道:「那時候,我心裡非常害怕,不過,我早有被抓去關的心理準備,所以我把所有重要資料都放在一只皮箱裡。我告訴我太太,『如果我被關,就把這只皮箱燒掉。』」

 

過了幾天,盧俊義牧師帶領了嘉義中會和台南中會的三十位牧師,個個身穿黑色的牧師袍,前去嘉義地檢署提出要求,要跟遭到收押禁見的林宗正牧師,一同禱告。他們三十多位牧師獲准在首席檢察官室裡禱告,當時引起在地檢署外的許多記者好奇,隔日報紙,大幅報報導此事。

 

林宗正看守所羈押了八天後,獲得釋放。不過,釋放當天,林宗正的太太謝淑貞,卻因為急著接回丈夫,一時失察,在法院被騙了五萬元。那一天,有人打電話給牧師娘謝淑貞,說林宗正可以交保,但是需交五萬元的保證金,牧師娘不疑有他。她到了法院,有人就來把她的五萬元拿走。事後,林宗正得知此事,卻怎麼樣也查不到騙錢的人,他只能無奈苦笑道:「台灣的法院,什麼樣的人都有,連牧師娘的錢也要騙……」  

 

「吳鳳銅像案」總共開庭了好幾次。長期為勞工服務的郭吉仁律師,義務擔任被告的辯護律師。每次庭訊時,卡法司都堅決使用母語布農語應訊,法院因此不得不聘請布農族的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當時尤哈尼是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幹部)來翻譯,庭訊才得以順利進行。後來,審理此案的法官也換了人。

 

那時候,劉峰松發現,接手審理這個案件的法官,竟是林勤綱。林勤綱曾任美麗島事件司法審判的義務辯護律師,他是當時少數敢伸張正義、伸出援手的律師之一。林勤綱因為個人的理念與生涯規劃,從律師又轉任司法官。

 

「拆毀吳鳳銅像事件」,因緣際會,正義得以伸張。原本,此案檢察官以三個原因起訴林宗正:「第一,損毀公物,七年以下;第二,公共危險罪,七年以下;第三,違反集會遊行法,兩年以下。」然而,林勤綱法官的判決理由卻是:「第一,吳鳳銅像是扶輪社捐贈,非地方政府的資產,沒有造冊,不算損毀公物;第二,宗教活動不在此限;第三,已問過警方,林宗正並沒有違反集會遊行法。」經過兩個月的庭訊,林勤綱法官最後宣判,「被告四人無罪開釋!」檢察官也放棄上訴。

 

這個司法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台獨聯盟的成員何康美女士(當時任職於比利時魯汶大學),透過天主教和平公義小組,將台灣牧師因公義行動而遭起訴的事件,轉達給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因此曾致函總統府。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便透過翁修恭牧師告知林宗正此事。

 

吳鳳銅像被拆除後,國民黨政府不得不作出下列的回應:一、1989年,國立編譯館將吳鳳的故事從教科書裡刪除。二、198931日 ,內政部正式將「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破神話 摧毀吳鳳銅像--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5)

/邱斐顯


四、原民運動

打破神話  摧毀吳鳳銅像

19881231上午,原住民抗議團體,在嘉義火車站前廣場,要求拆除吳鳳銅像,結束神話統治。
相片來源劉峰松

 

1988年,鄭國忠牧師到台南縣新化鎮口碑教會牧會。林宗正與鄭國忠,就在口碑教會共同開辦「URM」草根組織課程,由林宗正擔任主要的課程講師,培訓了台灣島內許多台獨運動、原住民、婦女、學生、環保運動等社運團體的基層草根組織者。

同年,URM在台南「烏頭教會」組訓第九期的學員。當時,林宗正察覺原住民學生與平地學生,彼此間存有對立情結,他深入了解後,深知長期以來,「吳鳳神話」傷害原住民自尊最為嚴重,因此,決定以「打破吳鳳神話」,做為此次組訓的議題,讓原住民學生與平地學生共同為「打破吳鳳神話」而並肩作戰。林宗正強調,組訓工作的重點在於:「打擊面小、影響面大、群眾動員效果最大,核心團隊需時期間準備。」URM第九期結業前,該期學員們決定以「維護原住民尊嚴,摧毀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做為這次組訓的實習課程。這項行動的決議於19881221日 定案。


這個「摧毀吳鳳銅像」活動,是由十一族原住民代表、長老教會及幾位民進黨人士共同策劃的,從策劃到行動,只有短短的十天。此次的參與者,包括原住民、長老教會、高雄農權會、台南新而獨立服務處、翁金珠服務處,及URM第九期組訓的學員,全部只有三十多人。他們以當時原住民推動的「還我土地」運動做為行動的代號,來混淆國民黨特務的視聽。19881230日夜晚十點半,參加者相約群聚民進黨台南市黨部執行長黃昭凱的住家。

成員們集合後,立即召開「起義誓師會議」,林宗正當場宣讀「誓師拆除吳鳳銅像」的行動宣言。原住民學員代表,共同簽署了宣言。該行動宣言如下:

一、這是原住民自發性的民族行動,其他社會團體和民眾以成全原住民完成宿願,維護原住民達成任務而支援之,我們由衷感謝。

二、此舉不是『集會』,是拆除侮辱原住民的神話,我們也不『遊行』,只是要把此銅像託嘉義市政府交還捐贈的某獅子會。

三、請治安單位以蒐證代替阻撓,我們願向法律和社會負責。

四、日後獅子會要復建其他銅像,我們願意發動募捐或以工代賑,如能改豎『二二八紀念碑』,那將是台灣舉國的寄望。」

跳上銅像  鐵鎚鍊條電鋸

19881231吳鳳銅像倒地  林宗正雀躍飛騰。

相片來源:林宗正

 

19881231上午八點半,「吳鳳銅像拆除大隊」從台南市浩浩蕩蕩出發,九點四十分抵達嘉義市火車站,原住民成員,包括巴燕.達魯(泰雅族、原住民權益促進會副會長)、多奧.尤給海(泰雅族)、林正輝牧師、華進光(排灣族)以及卡法司.達紀斯島嵐 (Kavas Takistaulan,布農族,玉山神學院學生)等人,在林宗正、黃昭凱、黃玲娜、戴振耀(高雄農權會會長)、劉峰松(省議員翁金珠服務處主任)、詹益樺等漢人的協助下,很快就完成部署工作,上午十點半,摧毀銅像行動準時開始。

行動前一晚,成員們勘察銅像時,他們看到的是吳鳳騎著馬,馬還一隻腳懸空,深夜時分,寒風刺骨,騎在馬上的吳鳳顯得搖搖欲墜。他們勘察時,評估錯誤,以致當天早上準備動手時,選錯了工具。當時,林正輝、華進光和卡法司三人爬到銅像基座上方,拿起鐵鎚,猛力敲打馬腳,但敲了很久,馬腳紋風不動,甚至他們敲打銅像時彈力太大,鐵鎚差一點兒就飛出去。後來,他們改用鍊條,一樣無效。那時,多奧站在指揮車上說明,巴燕和林宗正則在基座下方保護林正輝、華進光和卡法司等三人。

國民黨政權下的軍警通報系統,得知原住民團體將摧毀吳鳳銅像,立即展開行動。嘉義市警察局局長劉佳勳,率領兩批「霹靂小組」員警到現場,副分局長也一再用「集會遊行法」來嚇阻他們,先後舉三次牌對他們警告。不久之後,警察便按捺不住地動手抓人、打人,場面血腥零亂。

混亂中,林宗正因為屢次訓斥警方,加上他身體瘦小、體重很輕,很容易就被警方抓去,但是URM的成員們為了保護林宗正,不希望他被警方帶走,也拼命去把他抓回來。卡法司回想這段過程時說:「林宗正牧師那時候,有點像被人五馬分屍一樣,一些警察抓住他一側的手和腳,想把他帶走;而我們URM的夥伴們則抓住他另一側的手和腳,想把他救回來。」據卡法司表示,林宗正這樣被拉拉扯扯的情形,還不只一次,甚至是兩次、三次。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張台獨 牧師團上街聲援--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4)

/邱斐顯



東埔挖墳  原住民首次抗爭


1987
3月,南投縣政府為了提供土地給觀光飯店蓋停車場之用,竟以「妨礙風景區觀瞻與地方繁榮」為由,完全不尊重原住民的風俗習慣,硬把信義鄉東埔村布農族的祖墳挖出,並將屍體任意曝曬。東埔村布農族的原住民失去祖先的墳墓,憤而走上街頭、抬棺抗議。

 

林宗正當時積極協助布農族原住民,並組織原住民,走上街頭抗議。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原住民集體示威遊行抗爭。回憶當年,林宗正記憶猶深,「抗議的那天中午,當時的縣長吳敦義還叫原住民『吃便當啦,別抗爭』。」而這樣的一個地方官,現在擔任的職務卻是台灣的行政院長。

主張台獨  牧師團上街聲援


1987830,一百四十二位坐過國民黨黑牢的政治受難者,在台北市國賓大飯店舉辦「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大會,蔡有全擔任大會主持,許曹德會中公開主張「台灣應該獨立」,要列入大會章程。隨後,蔡許兩人被以「叛亂罪」起訴。1012日 ,「蔡有全、許曹德台獨案」,高等法院首度調查庭,檢察官葉金寶偵訊後,蔡、許二人被下令收押禁見。




林宗正牧師率牧師團聲援蔡許案「台獨有罪嗎?」相片來源_林宗正

 

19871019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組成「人人有主張台灣獨立自由」牧師團。當時,擔任牧師團總策畫的林宗正,頭綁頭巾,帶領將近三百位牧師、教徒,與高俊明牧師一起走上街頭,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以遊行示威的方式,聲援蔡有全、許曹德。當遊行隊伍遭到警察與鎮暴部隊阻擋時,林宗正以宏亮的聲音,毫不客氣地指著警察與鎮暴部隊,說:「我以上帝之名,來譴責你們。」充份地展現一位堅持公義、替天行道的牧師本色。

三、爭取權利


婦女先驅  台灣護士陳翠玉




陳翠玉(19171988)演講。她說,「台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攝影_邱萬興


台灣戒嚴時期,不少海外台灣人,遭列入國民黨政府「黑名單」,而返鄉不得。19888月,「世界台灣同鄉會」(簡稱「世台會」)首度在台灣本土舉辦。這些「黑名單」海外台灣人千方百計,想回到自己的故鄉台灣來參加。台灣婦女界的先驅--陳翠玉女士,則是這波返鄉潮的第一個犧牲者。


陳翠玉,1917年生,彰化高女畢業後,20歲赴日學習護理。她成績優異,令日本人印象深刻。1941年護校畢業後,她回台貢獻所學,任職台灣總督府技正,擔任台北保健館護理部主任。二次戰後,她協助「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進行在台灣的戰後重建工作。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陳翠玉曾被列入國民黨政府的槍斃名單,幸好國內外友人共同營救,陳翠玉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獎學金,於19473月離開台灣遠赴加拿大,才逃過一劫。


陳翠玉先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護理教育學士,再到美國波士頓大學攻讀護理行政碩士,是當時台灣少數受過西方教育的護理界菁英。她學成返台,回到台北保健館服務。由於當時台大醫院急需護理管理人才,陳翠玉便進入台大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以整頓落後混亂的醫院環境。


1950
年,在台大校長傅斯年的支持下,陳翠玉創辦了台大護校,並擔任創校校長。當時國民黨政權透過軍事和政治的手段,對於不和國民黨合作的學校校長,加以迫害。陳翠玉擔任台大護校校長時,因拒絕聘用未獲講師資格的特權教師,並嚴禁教官以黨務干預校務影響學生課業,而得罪國民黨政權。


1953
年,陳翠玉被冠上貪污、反黨、叛國、運用國際路線等罪名,在白色恐怖下遭軟禁達三年之久,雖然事後法院還她清白,她已決心與國民黨政權劃清界線,因此她和她的德籍夫婿就此離開台灣。而台大護校就在陳翠玉離開後,停止招生,結束校務。


陳翠玉一生擁有許多「台灣第一」的資歷,她不但是台灣現代護理教育的創立者,也是第一位受聘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擔任護理教育與行政顧問的「台灣護士」。她並榮任世界衛生組織中南美洲護理顧問長達18年,足跡遍佈中南美洲各角落。這是台灣婦女參與第三世界被壓迫民族建設行列的第一人。


送葬隊伍  首度衝向總統府


1986
年,陳翠玉和台獨聯盟的成員何康美等人,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發起第一個海外婦運組織「穩得」(WMDITWomen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推動「民主從家庭開始」的理念,鼓勵婦女尊重子女並參與社會公共事務。1987年,陳翠玉返台,將「穩得」的理念帶回台灣之際,林宗正也響應這個「穩得」婦女運動。


陳翠玉在台期間到處演講,她參加在台北市舉行的「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的成立大會,也遠赴綠島探視政治犯。因此,她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離台出境之際,她的返台簽證被取消。


1988
年,陳翠玉決定返台參加第一次在台灣本土舉行的「世台會」。當時陳翠玉年屆七十,因國民黨政府百般刁難,使得她要為返鄉入境之事,全球奔波。陳翠玉為了取得返台簽證,那年6月底,她就離開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波多黎各老家,先飛到美國加州的洛杉磯,再飛往新加坡,終於在7月底,她拿新申請到的美國護照,成功地突破「黑名單」封鎖,才在新加坡取得返台簽證。


她於731日 抱病回台,但因過度奔波勞累,以致她在
820日因病過世。陳翠玉曾經說過:「台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
 

1988826日,陳翠玉告別禮拜,於台北市中山南路的濟南教會舉行。禮拜結束之後,林宗正臨時決定,送葬隊伍將從中山南路轉彎,繞過景福門,一路遊行到總統府,來向國民黨政權做最大的抗議。當時,駐守總統府的憲兵部隊反應不及,憲兵們一個個穿著便服與紅色短褲,衝出來阻擋。林宗正帶領的送葬隊伍,則突圍成功,走到總統府廣場前。



這是國民黨政權來台,第一次有送葬隊伍,刻意遊行到總統府前抗議的行動。林宗正提及,他與陳翠玉女士的因緣,「陳翠玉是我的乾媽。」1987年,林宗正在美國德州達拉斯演講,會後他認識了陳翠玉女士。陳翠玉很賞識林宗正,兩人交談甚歡,算一算年齡,陳翠玉足以當林宗正的母親了,於是兩人便以乾母子的身份互動。


林宗正想起自己那一次帶著送葬隊伍,走到總統府廣場前的抗議行動,就感慨萬分道:「陳翠玉成了黑名單,她為了返回自己的故鄉台灣,竟被國民黨政府這樣蓄意刁難,以至病逝,心裡很難過,所以,內心一直想為她做點事,向這個不義的政權,做最後的抗爭。」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警總查扣 七路聯軍索公報--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3)

/邱斐顯

 

二、URM訓練

出國學習  城鄉宣教運動(URM


林宗正擔任 URM 的主任講師

相片來源_林宗正

1985年,林宗正前往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接受第四屆「基督教城鄉宣教運動(URM)」訓練一個月。同行的有黃昭凱、蔡有全、翁金珠、劉峰松等人,這是URM訓練活動中,首次有婦女、原住民參加的記錄。他們除了受訓外,也拜訪海外台僑、台灣人社運團體與台獨聯盟。林宗正回想那次的經驗,他表示,「受訓時,因為有時差的關係,上起課來常常打盹。有時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但是看到台僑非常熱心地推動這些活動,我們也被他們的熱忱所感動。」

剛好,這一年世界台灣同鄉會的年會,於日本靜岡縣舉辦,林宗正他們一行人在URM受訓課程結束後,隨即參加這次的年會。這次年會的特別之處,在於所有參加者,不論島內外人士,都用真名報名參加。戒嚴時代,很多海外台灣同鄉或留學生,常常遭到國民黨的特務、職業學生監視及打小報告,因此,他們參加聚會活動,都是匿名或用假名。

林宗正受訓完回台灣之後,接任台灣URM主席。此後,他積極與海外人士接觸,安排台灣社運人士至美、加、日受訓,內容以組織人民及社區爭取權益、人權尊嚴為主,並教授非暴力抗爭。從1985年至2007年,他二十二年來從不間斷地擔任URM的主任講師,前後訓練四十五期URM的學員,受訓人數超過千人以上。

林宗正牧師指出, URM的基本精神在於:

1、關心弱者,與弱者站在一起

2、為義受苦(過清貧的生活)

3、對抗邪惡的勇氣

4、創造性的少數

5、互相成為資源的結盟

6、堅守「愛與非暴力」的原則

 

基於這些信仰與信念,林宗正選擇「自我實踐」的方式,來做為他的生活哲學。1986年,當黨外人士要組黨時,林宗正義不容辭加入創黨行列,成為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

 

手持玫瑰  勇敢走出二二八



1987
215,鄭南榕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場「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活動」。
林宗正牧師等台南及全台各地社運人士,皆挺身而出,參與遊行。
相片來源_邱萬興


1987
24,《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人權醫師陳永興,與人權律師李勝雄發起「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促進會」,全台各地舉辦演講、遊行。過去四十年來沒人敢談論的「二二八事件」--這個神秘的面紗,因此才慢慢被掀起。

1987215,鄭南榕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場「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活動」。當時,在那種肅殺的氣氛下,敢參與遊行、走上街頭抗議,要求國民黨政府平反二二八事件的人,需要極大的勇氣,林宗正牧師正是其中之一。

鄭南榕、林宗正與黃昭凱領軍的二二八和平隊伍,手拿玫瑰花勇敢地跨出「二二八遊行」第一步。這個遊行活動,公開挑戰國民黨當局統治台灣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遊行隊伍遭到憲警的暴力阻擋,但帶頭遊行的鄭南榕、林宗正與黃昭凱,卻絲毫也不退縮,繼續向前。

 

警總查扣  七路聯軍索公報


198738,林宗正為抗議《教會公報》被警總沒收,
發動近約八十多名牧師,集體走上街頭抗議示威。
相片來源_林宗正

 

戒嚴時期,基督長老教會的《教會公報》是第一個敢刊登「二二八事件」的刊物。1987220日,第1825期的教會公報因為刊出「二二八事件」相關文章,才剛印好,尚未寄出之時,警備總部(簡稱「警總」)就派人到台南市青年路的教會公報社,以「借閱」的名義,強行帶走八、九千份的公報。當時,林培松牧師是臺灣教會公報社的總編輯,林宗正則擔任常務編纂。林宗正發現警總「強行帶走」公報後就向警總抗議,說他們查扣教會公報,沒有出示任何公文,警總才以傳真方式補發查扣公文。198738日 ,林宗正為抗議《教會公報》被警總沒收,發動近約八十多名牧師,集體走上街頭抗議示威,這是台灣戒嚴以來,第一次有這麼多牧師參與的示威遊行。

由於警總遲遲不肯歸還教會公報,林宗正與幾位長老教會牧師決定選在45日星期日 ,發動第二次集體抗議。這次,他們邀集更多的牧師與教友,分頭從台南市政府外圍七條路的七個地點,上午十一點教會禮拜結束後集合,開始由外而內、慢慢地向市政府方向步行而來,走到市政府時已是中午十二點。當日匯集的牧師與教友,數以千計,最後台南市長林文雄出面,他聲稱代表警總,向長老教會及教友們道歉。

警總沒收教會公報後,將部份公報燒毀,但礙於教會牧師上街抗議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借重青年日報社,重印教會公報。警總答應把公報歸還給教會,也計畫在45日 從台北空運教會公報到台南。但是當天適逢蔣介石忌日,他們無法包華航專機載到台南,只好改包民航飛機,將公報從台北載到高雄,再從高雄開車走高速公路到台南。當天正是清明節,高速公路上嚴重塞車,等這些公報送達台南市政府時,正好示威群眾集結到市府門口。牧師與教友們看到公報歸還後,才結束這場抗議活動。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鄉土神學 開啟奉獻契機--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2)

/邱斐顯


鄉土神學  開啟奉獻契機

台南神學院,相片來源: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6/%E5%8F%B0%E5%8D%97%E7%A5%9E%E5%AD%B8%E9%99%A2.JPG


林宗正就讀台南神學院碩士班時,與蔡有全、許天賢為同班同學。那時候,教導過他的老師有鄭兒玉、王憲治、謝秀雄、謝敏川、蕭清芬、郭榮敏等多位優秀的「牧師教師」。其中,王憲治承襲黃彰輝牧師「追求台灣人出頭天」的「鄉土神學」,林宗正深受影響。另外,謝秀雄牧師把林宗正引入台灣民主運動領域,而謝敏川牧師則是把林宗正,帶進URM的草根訓練組織。

謝敏川牧師,是台灣URM(即Urban Rural Mission城鄉宣教委員會)創始人,曾任台南區基督徒大專教授聯誼會組織者、亞洲教會協會(CCAUrban Rural Mission委員會委員,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28屆議長。林宗正在他的門下,學習如何推動草根組織。




林宗正畢業照(林宗正提供)
  


1979
年,林宗正從台南神學院研究所畢業。本來,他沒有打算接著從事神職工作,甚至曾經計劃把學費還給學校。那個年代,讀台南神學院研究所的學生,就像一般讀師範大學的學生一樣,畢業後服務學校或社會是必要的義務,不然學生就得把就讀的學費還給校方。但是,因為林宗正是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他的選擇,讓校方相當惋惜。校方請他的師長們幫忙,終於說服了林宗正,而接受校方的安排,留下來服務。這卻開啟了林宗正奉獻神職的契機。他奉派到彰化的育英教會去服務,並開始關心當地的漁民與農民。

 

1979年,林宗正的老師謝秀雄牧師,因熱心黨外運動而擔任《美麗島雜誌》台南分社主任,1210日美麗島事件發生後,曾風聞國民黨政府要抓參與的牧師,因而展開四十天的大逃亡。這段風聲鶴唳的大逮捕時期,林宗正曾想安排牧師們,住到韓良誠醫師的內科醫院去避難。

 

韓良誠醫師的父親,是韓石泉醫師。韓石泉醫師則是林宗正父親林占鰲長老的好朋友。韓石泉醫師與林占鰲長老,兩人從日治時期就投身文化協會,彼此有著深厚的抗日情誼,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後,對台灣人民施壓,因而爆發二二八事件。這時,林占鰲長老把自己開設的興文齋書局地下室,當成庇護所,營救許多身處險境的友人,而以韓石泉醫師為首的多位民間領袖,也出面協助撫平二二八事件的衝突,使台南地區成為犧牲較少的地區。

由於這些因緣,林宗正與韓良誠醫師有著一份特殊的友誼,林宗正想到讓自己的老師、同學去韓良誠醫師的內科診所避難。當時,謝秀雄牧師逃亡成功,但是林宗正的前輩們如高俊明、林文珍、林弘宣、黃昭輝等多人,以及林宗正的同學蔡有全與許天賢,則遭到逮捕下獄。

回顧歷史,林宗正牧師當年積極投身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發生時,他卻逃過了一劫。林宗正回憶道:「我父親在1979126日過世,那時候,我們家人正準備著我父親的喪事,所以我才沒參加美麗島事件當天的遊行。」

 

問起林宗正,「最想念父親的哪一點?」他回答說:「我父親要過世前,把我太太叫到他的身邊,告訴她,他還有其他子女,因此,他想把我獻給上帝、獻給台灣。」



林宗正、謝淑貞結婚照(林宗正提供)



1980
年起,林宗正開始參與黨外民主運動,先後為美麗島事件受難者家屬演講及助選,曾遭高雄地檢署指控他違反選舉罷免法,煽動他人犯內亂外患罪,但後來以「罪證不足」不起訴。

 

1980年,林宗正擔任長老教會台南區大專中心傳道師、牧師,工作地點就在國立成功大學旁,他一做就是十九年。這段期間,他帶領學生關心環保、關心原住民。當他接觸原住民越深,越知道原住民結構性的困境。

林宗正清楚地知道,1970年代後期,蔣經國治台的十大建設裡,基礎建設工程的廉價勞工,大部分是由原住民包辦。他印象最深的是,1984620日,海山煤礦爆炸,許多阿美族的原住民礦工因而罹難。此外台灣的漁民出海捕魚被抓,政府沒有為漁民們討公道。這些經歷,在在令他為原住民抱不平。此後數年,林宗正投入許多原住民的抗爭運動,如「還我姓氏」、「東埔挖墳抗議事件」、「拆除吳鳳銅像」、「正名運動」、「還我土地」,與原住民們同在一起。

 

林宗正非常敬仰德國牧師潘霍華,他說:「我們讀神學的人都知道潘霍華牧師,他勇於身體力行,他為了社會正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反抗當時的納粹政府,並企圖伺機暗殺希特勒。潘霍華牧師認為,如果一個瘋子駕駛一部車子,我們應當把這個瘋子搶下來,不應讓他繼續駕駛而傷害一般人。」後來,潘霍華牧師暗殺失敗,於二次大戰結束前,遭希特勒處以絞刑。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言教身教 深受父親影響--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1

/邱斐顯

1987年,台灣解嚴的那一年,
也是台灣政治運動、社會運動最為蓬勃發展的一年。
就在1987年前後,有一位牧師,總是一襲黑色牧師服,
手握麥克風,帶領群眾走上街頭,
南征北討,展開非暴力抗爭,
他就是林宗正。

 

林宗正牧師,一襲黑色牧師服,手握麥克風,帶領群眾走上街頭,

展開非暴力抗爭。相片來源_林宗正

 

一、成長求學


言教身教  深受父親影響

1950年,林宗正出生於台南市民權路。民權路舊名為「建國路」,素有「台獨街」的稱號。許多推動台獨理念的人士,都出生於這條街上,包括旅日台獨運動前輩王育德博士,前台獨聯盟主席張燦鍙,獨盟成員及現任立委王幸男,以及獨盟歐洲本部成員何康美等。
 

 

林占鰲,林宗正的父親(1901-1979年)

相片來源_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cLimLim,CngoubriefHa,Bhak.htm
 

林宗正的父親林占鰲,他一生的行徑,影響林宗正非常深。林宗正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已經五十歲了。林占鰲十一歲就喪父,並且失學;他十四歲時到廈門去,原本想當和尚,以為佛教的教義四大皆空,應該眾生平等才對,不料卻發現佛門裡竟也有貧富之分,貧窮的和尚和富有的和尚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待遇,他最後選擇離開廈門,回到台南。隨後,林占鰲開設「興文齋」書店。這是台灣三大最老的書店之一。
 

林占鰲受到老師蔡培火影響,加入文化協會,積極以文化抗日。1929年,他就極力反對「中元普渡」的迷信風氣,甚至寫文章大力批判普渡文化。1930年,林占鰲的興文齋書局創辦了《赤道報》,與台灣社會的弱勢者、農民、勞工結合。這份《赤道報》,由抗日和尚林秋梧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而林秋梧就是台灣史教授李筱峰的舅公。
 

後來,因蔡培火老師與其他友人,為林占鰲介紹基督教精神,他轉而信仰基督教,且於三十五歲時受洗。
 

除此之外,林占鰲也積極辦學,日治時代,他創辦了光華女中。國民黨政府來台以後,因為種種限制,台灣人要以自己的名義辦學,幾乎不可能。林占鰲就力邀外省籍友人,當時的司法院長田炯錦,請他以他女婿錢復之名申請辦理崑山中學。後來,林占鰲甚至以兒子林宗正的名義購買土地,在林宗正15歲時,就向銀行借錢辦崑山工專。林占鰲也以這些辦學經驗,協助蔡培火創辦「淡水工商專校」,該校即真理大學的前身。
 

林占鰲的處世哲學是:「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林占鰲不曾告知家人他出國之事,家人也不清楚他曾到過日本、印度等地。
 

1970年代,林宗正本人看到當時中國時報記者陳立礎的報導,他才知道父親因讀過甘地的書,想效法甘地精神,曾在二十多歲時(二次世界大戰前),親自走訪印度。回台後,他落實甘地不合作運動,號召台灣人民抵制日本殖民政府,提倡五不運動:「拒買日貨、拒改日姓、拒穿日服、拒說日語、拒讀日本書」,加上他的個子瘦小,身高只有一百五十公分左右,因此在當時,得到了「台灣甘地」的封號。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浪漫有情  捍衛家國的牧師  歐蜜.偉浪(下)
文/邱斐顯

圖/歐蜜.偉浪


◎本文另以〈歐蜜.偉浪:致力人民與土地連結的牧師〉為篇名,刊載於20103月《人本教育札記》。

 

野百合的抗爭  玉神的民主週

 

一九九○年,反對郝柏村軍人干政的野百合行動,從各個大學校園裡不斷串聯起來。東海大學研究生方孝鼎,是第一個發起在「中正紀念堂」廣場靜坐絕食的學生。那時,歐蜜.偉浪剛好到台北來,他響應這個活動,成為第六個參加靜坐絕食的學生。當時,不少學校極力想把學生召喚回去上課,但是玉神的教職員、學生反而紛紛北上聲援靜坐活動,校方乾脆把這週設為「民主週」,讓學生自由參加。


一九九一年,歐蜜.偉浪參加了長老教會「URM」城鄉宣教組織訓練營。其中,講 師林哲夫 教授看到歐蜜.偉浪表現傑出,便鼓勵他到加拿大深造。然而,因為家庭因素,歐蜜.偉浪放棄了這個機會。

 

照顧侄兒女  結識漢人女友

 

一九九二年,歐蜜.偉浪自玉神畢業,回到桃園,任職羅浮基督長老教會。這個牧會工作,一做就是四年,直到一九九六年。

 

那段時間,兄嫂之間起了很大的爭執,造成雙方離婚,而歐蜜.偉浪的父親則是暗示他,「我已無力再幫你哥哥嫂嫂,處理彼此的紛爭,他們的三個小孩也是整天處在父母親不合睦及暴力的緊張狀態……」他體恤年邁父母親,決定把哥哥的小孩,接到自己牧會的羅浮教會來同住。這三個小孩中,最小的才國小三年級。


歐蜜與侄女哈娜玩耍(羅浮教會)

 

歐蜜.偉浪一邊牧會,一邊照顧哥哥的小孩,他不只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也一針一線地親手為他們縫製學校制服的名牌學號;他不只關照他們的課業,也照顧他們的心靈情緒。

 

有一次,歐蜜.偉浪到新竹尖石部落,去探訪一位一百零二歲泰雅族老婦人,希望能從她身上,獲得更多泰雅族的珍貴史料。這次探訪,同行的尚有阿棟.尤帕斯牧師,與清大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生江寶月。本來江寶月也想訪談百歲阿嬤,但因為歐蜜.偉浪都用泰雅語和阿嬤對談,她無法了解談話內容。歐蜜.偉浪訪談數小時後,知道江寶月也想為碩士論文的研究與阿嬤相談,趕緊把時間讓給她,但是江寶月察覺到阿嬤的狀況,主動表示:「談了這麼久,阿嬤一定很累了,我改天再來好了。」歐蜜.偉浪曉得她上山一趟很不容易,而自己卻也占去了不少阿嬤的時間,覺得頗為愧疚。

 

下山後,他們常常連絡。歐蜜.偉浪漸漸被江寶月的想法和做法感動。「寶月是宜蘭羅東人,她念中興大學一年級開始,就協助司馬庫斯對山的鎮西堡部落(約有幾十戶原住民)賣水果,而且這個工作持續到她念研究所都沒間斷過。」他們交往了兩年。「其實,我們不像一般男女朋友那樣密切交往,但是我很欣賞她對原住民文化的用心。有時她會上山來,有時她邀我帶著三個小孩去清大校園放風箏。」

 

江寶月知道歐蜜.偉浪為侄兒女費盡心神,經常主動協助他輔導這三個小孩,甚至陪著他閱讀一些有關兒童成長的書籍,並和他一起討論、溝通。不過,歐蜜.偉浪也察覺到他的侄兒女對她頗有敵意。「如果寶月打電話到家裡來,是他們接到的話,他們就對我說,『是別人打來的。』然後很快把電話掛掉。」歐蜜.偉浪解釋著:「他們大概怕她把叔叔搶走了,所以用這種方式阻撓我們的連繫。」


 歐蜜.偉浪與女友江寶月

 

女友重病  病床前一再求婚

 

一九九四年五月,江寶月因身體不適,到長庚醫院求診。因為她的家人不在台北,所以她請歐蜜.偉浪陪著她去看診。「那天,我陪著她做完檢查,醫生卻面色凝重地跑出來問我說,跟江寶月有沒有什麼親屬關係?」原來,醫生發現她的病情不輕,但又不便直接告訴她。「我只好告訴醫生,我是她的未婚夫,醫生才告訴我實情。」

 

醫生表示,她可能是以前誤疹而不知情,現在檢查出來的結果是「直腸癌」,她必須接受開刀治療,而且她的來日不多。一九九四年六月,她住院開刀。此後,歐蜜.偉浪就向教會告假,到醫院來照顧江寶月。歐蜜.偉浪坦白說道:「寶月只是一個研究生,她住院時,家人遠在羅東,沒有多餘的人力能留在台北照顧她。」他向寶月家屬要求由他全心照顧,經家屬答應後,他便全心全意細心照料寶月所有的日常生活。

 

「寶月得知實際病況前,我就向她求婚過,但是她不答應。」當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後,更不希望歐蜜.偉浪因同情、憐憫而與她結婚。歐蜜.偉浪始終沒有放棄與江寶月結婚的念頭。到了八月,他求婚更勤。江寶月還是堅持不肯。江寶月的健康情形,每下愈況,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在歐蜜.偉浪真誠的告白與真實付出下,江寶月終於考慮歐蜜.偉浪的求婚,但她開出兩個條件,其一是她希望自己能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其二她要歐蜜.偉浪答應,在她死後一定要再尋找另一個伴侶。 十月一日 ,江寶月終於答應歐蜜.偉浪的求婚。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日,他們在長庚醫院的化療室舉行婚禮,雙方家人、醫護人員都到場觀禮。歐蜜.偉浪陪著江寶月渡過人生的最後關頭,江寶月於 一九九四年十月五日 過世。她過世時,身體就倚在歐蜜.偉浪的肩上,結束了她人生旅程裡的最後一口氣。「她過世後,我把她的遺體先送回宜蘭家裡,然後再運回巴陵,並葬於風景宜人的拉拉山巴陵部落公墓。」

 

豐富的國際視野  決策的推動與執行

 

歐蜜.偉浪就讀玉山神學院時,曾被選為交換學生,到日本見習一個月;也曾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指派,到菲律賓半年,接受海外宣教訓練。一九九六年,歐蜜.偉浪獲得澳洲聯合教會的獎學金,赴澳洲遊學一個月、紐西蘭訪問一個月,研究澳洲原住民的社會實況與民族議題。


歐蜜(右二)與日本亞洲農學院同學(右一為坦尚尼亞同學,左一為日本同學,左二為印度同學)


歐蜜與澳洲原住民媽媽合影_(達爾文市)


 

本著自身的奉獻熱誠,以及豐富的國際視野,歐蜜.偉浪先後擔任過民進黨原住民立委巴燕.達魯的國會助理,台灣教會公報理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幹事助理。二○○○年政黨輪替,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被陳水扁總統延攬入閣,擔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歐蜜.偉浪則擔任主委的機要秘書與參事。在兩年任期內,他協助主委,推動與執行許多有益原住民正向發展的政策。


歐蜜.偉浪擔任泰雅爾族民族議會執行長。



1999年陳水扁總統與台灣各族原住民代表簽訂「新政府與原住民新伙伴關係」。歐蜜於第二排右一。

 

勸阻「打飛鼠」 保育「藍腹鷳」

 

歐蜜.偉浪在江寶月過世後四年,才認識了現 任的 太太莎菲依.諾佈。二○○二年,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比亞外部落牧會。他的岳父諾佈.哈用也是部落裡的長輩,自小孤兒出身,白手起家。莎菲依.諾佈比歐蜜.偉浪小十四歲,但是他們對婚姻相當忠誠。婚後,歐蜜.偉浪與莎菲依生育了兩名子女。


歐蜜與莎菲依結婚照,與第一任妻子江寶月全家族合影。歐蜜左邊為江寶月的父親。


2002年5月11日台灣正名運動。莎菲依(歐蜜第二任妻子,圖右一),歐蜜.偉浪抱著年僅兩歲的兒子勒俄腊.歐蜜(圖中)。

 

比亞外部落只有十五戶人家,而地理位置較外的卡維蘭部落則有八十多戶人家。這兩個部落相形之下,政經資源就須為懸殊,比亞外部落可說是相對弱勢。歐蜜.偉浪深深感覺到,部落裡經濟與教育息息相關。如果經濟狀況不佳,學生就要半工半讀,這樣升學意願就低落,教育程度就無法提昇。

 

歐蜜.偉浪察覺到部落、教會,都充滿著危機意識。他本身的工作歷練,讓他有許多重建比亞外部落的構想。他開始帶動學生拜會部落耆老、研究部落歷史、整理文史資料、研究當地的自然資源。他甚至挑戰部落「打飛鼠」的習慣,鼓勵大學生上山來研究飛鼠的演進生態,這比打飛鼠更能帶給部落商機與教育意義。


歐蜜.偉浪的著作《來自原鄉土地的吶喊》


此外,歐蜜.偉浪也積極推動「保育藍腹鷳(台灣特有鳥種)」計畫。他說,「想要保育藍腹鷳的原因,一來是為了訓練隊整合這個小部落的團結心及凝聚力,二來,則是想透過政府有關單位的資源補助,增加部落族人對自己部落未來發展的信心。」

 

歐蜜.偉浪剛到部落的前兩年,特別加強部落內部整合及自我培力等課程內容,直到第三年,他才開始提出比亞外部落營造的計劃,連結原民會、勞委會、林務局等政府資源到部落。有著基督信仰的歐蜜.偉浪,深深體會到「生活就是信仰,信仰就是生活」,亦積極推動「教會即部落,部落即教會」的信仰概念。

 

於是,他鼓勵部落裡的人改變環境,並在部落裡種植上萬顆花草。以前,部落的小孩甚至還有不少對待動植物的粗暴行為,現在這種現象慢慢減少了。他記得剛到部落時,一位少女告訴他,「比亞外這個部落,就是養老等死的鬼地方。」後來,這位少女竟然告訴他,「牧師,我想我長大後不想結婚了,因為我捨不得離開比亞外這麼漂亮的地方。」歐蜜.偉浪聽到她的話,心中產生莫名欣喜與感動,他看到比亞外部落漸漸開出無形生命的花朵。

 

二○○七年,歐蜜.偉浪擔任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多元就業方案審查委員,二○○八年,擔任原住民族委員會重點部落方案審查委員,泰雅爾中會教會與社會事工部及產業展事工部長,以及「捍衛司馬庫斯櫸木案」聯盟執行長,比亞外基督長老教會牧師。二○○九年七月,回到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接任「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總會牧師傳道師委員會」幹事。

 

無論職務如何調動,不論人在中央,還是在地方;不論是身在大台北都會,還是偏遠的比亞外部落,歐蜜.偉浪對原住民族「人與部落、土地的連結與關心」是唯一不變的。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浪漫有情  捍衛家國的牧師  歐蜜.偉浪(上) 

文/邱斐顯  圖/歐蜜.偉浪

 
◎本文另以〈歐蜜.偉浪:致力人民與土地連結的牧師〉為篇名,

刊載於20103月《人本教育札記》。



我與歐蜜.偉浪相約訪談那天,上午歐蜜.偉浪到行政院,去旁聽一個有關「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的會議,中午他匆匆趕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辦公室,準時與我相見。顧不得尚未吃完的午餐,他告訴我,這個會議只授權給某個特定的宗教團體,做為唯一的對口平台,而且會議內容完全不尊重原住民的意願及土地權益,草率立法,硬是用粗糙的法律規定,要原住民強制遷徙到山下永久居住,並且放棄原鄉祖先遺留的土地。對於國民黨政府不斷以法律條文,迫使原住民切斷與土地連結的作法,他相當憤慨。


我們坐下來,歐蜜.偉浪還沒開始談自己成長的故事前,就先告訴我過去有兩位泰雅族的前輩,曾為了極力爭取原住民的權益,結果在白色恐怖時期,慘遭國民政府槍決。一位是泰雅族的文人醫生林瑞昌(原名為樂信.瓦旦 Losin Watan)。他,出生於大豹部落,自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回到泰雅族部落行醫,對原住民地區的近代醫療貢獻很大。他曾任台灣總督府評議會員、第一屆台灣省參議員,以及第一屆台灣省議員。他在台灣省議會常常提案爭取族群權益,如增加原住民民意代表名額、設置山地行政管理局、山地行政一元化、培養原住民人才、協助復興山地農村生活等。195211月國民政府以「高山族匪諜案」罪名,將林瑞昌逮捕下獄,同案包括鄒族的政治菁英高一生、湯守仁等人。1954417日林瑞昌等人被處決。


另一位是泰雅族的武將高澤照。他出生於武道能敢部落,曾任大溪警所巡官。他眼見部落原住民的利益,被層層剝削,遂主張以武力自保,結果同樣遭到國民政府羅織罪名後,與林瑞昌同案被槍決。高澤照是歐蜜.偉浪父親的老師。歐蜜.偉浪常常聽他的父親說起這位老師的故事。


歐蜜.偉浪提起這兩位泰雅族前輩的故事,似乎間接地告訴我,這也是他致力於原住民與土地連結的自我實現。
 


 

泰族雅的比雅尚,不是蔣介石的復興鄉


歐蜜.偉浪,泰雅族人,一九六三年生於桃園山上花園(比亞外部落)。以現在的地名來說,就是桃園縣復興鄉。然而,歐蜜.偉浪對「復興鄉」這個地名相當排斥。他表示,此地的地名,在清光緒時期,因地形呈三角形,而被巡撫劉銘傳命名為「角板山」。而後蔣介石來台統治,把台灣視為「復興」基地,便將此地更名為「復興鄉」。歐蜜.偉浪指出,此地是泰雅族原住民部落,以前泰雅族長者為紀念一個偉大戰將,奮勇抗敵而戰死於該地,因而稱此地為 
Pyasan(譯音:比雅尚)。


歐蜜.偉浪的父親
偉浪.哈用,是第一代原住民長老教會牧師。他受到外國宣教士孫雅各的感召,因而獻身教會,從事牧會工作。歐蜜.偉浪一家共有七個兄弟姊妹(四男三女),牧師爸爸因工作關係,很少在家,家裡由媽媽一人照顧所有的小孩。歐蜜.偉浪從小看到媽媽的辛苦,很希望自己能早點幫助媽媽分擔家庭重擔。


小學一至四年級,歐蜜.偉浪就讀高義國小。三年級時,媽媽帶他到大溪,碰上鎮上大拜拜的活動,個子不高的他,被廟會中的「七爺」、「八爺」嚇到,一個人在暗巷裡躲了好幾個小時,結果和媽媽失散很久。幸好他一直留在原地,最後總算和媽媽會合。由於這個令他害怕的經驗,後來,外省籍的校長孫震揚(他曾參加過「八二三砲戰」戰役)教學生畫圖,並且把京劇臉譜發給學生,要學生把臉譜著色,心生抗拒的歐蜜.偉浪於是把這份臉譜,塗得黑漆漆。


五年級時,全家搬回巴陵部落,歐蜜.偉浪改就讀巴陵國小,當時的級 任 老師是外省籍的 盧姓 老師。歐蜜.偉浪曾在學校和同學用母語(泰雅語)講話,就被罰掛牌。


 
童工的記憶
  不跪蔣介石而被打


小學五年級暑假,歐蜜.偉浪想幫家裡賺錢,就與友人到彰化鹿港打工,去做竹窗簾、拉板車、晒竹窗簾的工作。這個老闆視原住民小孩為廉價勞工,不但給的食物少,甚至叫他們在地板上舖草蓆睡覺。有一回,因為肚子很餓,歐蜜.偉浪爬上了附近的龍眼樹,想摘一些龍眼來吃,不料被當地的老人發現。老人就拿了一根長條竹子,從樹下用力戳他的背與屁股。「那種又餓又痛的感覺,真是叫人難受。」而他的友人,也面臨被老闆女兒猛踢下體的痛楚。本來他們還想忍耐繼續做,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他們決定提前離開。


有一天,一位當地小孩坐在磚瓦上,不小心摔落下來,結果腦震盪。這件事跟歐蜜.偉浪與他的朋友完全無關,但是村裡的人一口咬定是是歐蜜.偉浪他們這一群「番仔」做的,為了存留最基本的尊嚴以及來自內心一絲絲的懼怕,因此他們不願繼續留在此地工作。離開前,苛刻的老闆只發給他們兩百五十元的工資。歐蜜.偉浪從鹿港搭車到中壢,再從中壢搭車到大溪,包括車錢和餐費,就把兩百五十元花光光。最後,歐蜜.偉浪只得在大溪,請別的部落阿姨協助,他才得以摸黑回到卡拉部落。


六年級時,蔣介石過世,老師叫學生們到慈湖去跪拜。歐蜜.偉浪那時候正好與父親上山工作,因此沒去慈湖跪拜。老師知道後,用藤條狠狠地抽打他的手背。這些慘痛的兒時記憶,點點滴滴都深烙在他腦海中。


他讀介壽國中二年級時,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到校視察。他的教室雖然位在三樓,蔣經國仍一間間教室去巡視,並一一和學生握手致意。他走到歐蜜.偉浪面前,歐蜜.偉浪就是堅持不願與他握手。
 



 

想認真讀書  卻無法好好受教育

 

不過,介壽國中的舍監--獨身的外省 籍 老師羅威郎,卻是歐蜜.偉浪非常敬重的老師。他把兩百多位住校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他對學生管教甚嚴,但也要求學生生活規律,準時十點一定熄燈。如果學生沒錢買鞋,他就出錢幫學生買鞋;如果學生沒錢買車票回家,他也幫學生買票,讓學生回家。在 羅 老師管教下,歐蜜.偉浪報考了基隆高中的個別招生。為了這次考試,他不得不在旅館住一夜,而同來報考的同學之中,只有歐蜜.偉浪一個人考上。

 

基隆高中位於八堵礦工醫院正對面,但學校沒有宿舍,班上只有歐蜜.偉浪一個原住民學生。考量了很多因素後,歐蜜.偉浪一年級就辦休學。他與一位排灣族的友人一起到運輸公司擔任跟車(大卡車)的工作,從鶯歌載瓷磚到花蓮,再從花蓮載大理石回鶯歌。歐蜜.偉浪常常在跟車途中自修讀書。但也因為接觸到運輸業的工作,他才清楚,其實很多運輸公司都在搞幫派。他的老板開車時,一上車就喝一瓶米酒,他看了很害怕,而老闆娘則是請歐蜜.偉浪幫她盯著老板,盯著車子。這個工作做不久,他還是決定放棄。最後,他選擇回到山上,與父親一起工作。

 

回到山上,他思考著原住民的灰色未來,他想起教會裡感恩節、耶誕節的溫暖,即使父親常常在外地牧會,媽媽總是會帶著他們參加教會活動。教會無形中給他一股安定的力量。他告訴父親,他想念神學院,想當牧師,不料,身為牧師的父親卻是極力阻止。有一次,他們父子倆看到電視上播著一部演員柯俊雄主演的電影「張自忠傳」,父親對這部電影很不以為然地說,「事實不是這樣,電影根本亂演!」,那時候,懵懵懂懂的他,還為此事與父親大為爭執,長大後,才瞭解父親對日本武士精神深深的敬仰。而父親反對他報考神學院的背後,也是希望他不要步入自己的艱苦甚至無法維持一家的溫飽,更不期待看到歐蜜.偉浪步上他的後塵。 

 

玉山神學院  人生轉捩點

 

由於歐蜜.偉浪的意志堅定,家人只好尊重他的選擇,讓他就讀玉山神學院(簡稱玉神)。「剛到玉神時,我的自信心不夠,也不會自我表達,很容易緊張,但是在玉神這樣一個自由的教育環境下,我覺得自己慢慢成長了,也能夠在信仰上,建構自己的思想。」

 

歐蜜.偉浪一進玉神,就碰巧被分配到與原運大將多奧.尤給海同寢室。本來多奧.尤給海睡在歐蜜.偉浪的上舖,但多奧.尤給海的身材魁梧,他常常懶得爬上去,就與歐蜜.偉浪擠在一張床舖裡。 

 

多奧.尤給海投身原住民自覺運動多年,一九八○年代他就參與「黨外編聯會」,年紀也比歐蜜.偉浪大很多。歐蜜.偉浪印象中很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回他們在唱國歌時,多奧.尤給海就大聲斥責他們,說:「你們唱什麼『國』歌?那根本就是國民黨的黨歌!」他的舉動把其他學生都震懾住了,大家也對他的舉動很不滿。這些同學私下商量,打算找一個機會,準備動手「修理」多奧.尤給海。沒想到,多奧.尤給海口才很好,能言善道,即席對著他們四、五個人就演講起來,原本想動手打他的人,當下全部成了他的聽眾。

 

出訪北京  認清中國統戰伎倆

 

喜歡看書的歐蜜.偉浪,讀了不少陳映真辦的《人間》雜誌。一九八九年,在一個機緣下,歐蜜.偉浪參加了陳映真組成的「台灣娜魯灣訪問(中國)團」。當時中國的總理是鄧小平。這個訪問團的行程原定十多天,詩人莫那能也同行,其他同行的還有長老教會的牧師與神學生。中國官方希望大家能一起合唱「我們都是一家人」,其中部份的團員還可接受這樣的安排,但大部份長老教會的牧師與神學生就不依。

 

訪問團的行程安排,一路從北京、長城、四川、貴州、雲南、西雙版納(傣族)、雲南昆明…..。不過,團員隨著行程的安排,越來越對中國的統戰伎倆不恥。中國官方擺明了帶著他們去參觀「樣板部落」。第二次回訪雲南時,歐蜜.偉浪終於向此地的宗教負責人(他具有中國政協身分)提出一個疑問,「三治愛國教會與地下(家庭)教會,你們如何界定正統(合法)與異端(非法)?」這位宗教負責人以一口京片子捲舌音,如此回答歐蜜.偉浪:「凡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都是合法的教會,不然就是非法的。」歐蜜.偉浪進一步問他:「我們信仰耶穌基督的憐憫、慈愛、公義、和平以及聖經的權威,應該是凌駕於所有世間的政治、族群以至於國家的規範才對……」對方竟以一句話迴避他:「這個問題我不予回答。」至此,他們已經認清中國政府的居心,他們就是想以此行安排來籠絡台灣原住民的心,但他們的手段卻是粗糙且卑劣。最後,雙方不歡而散,「第六天」時,大部份的團員就決定結束此行,提前回台。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