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邱斐顯---台灣價值,創作活泉---訪談心情燒錄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彩色寧靜海》畫家潘朝森的故事搬上螢光幕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訪談心情燒錄

文/邱斐顯


二十三、《彩色寧靜海》畫家潘朝森的故事搬上螢光幕


我並非專研藝術,一路寫了十幾個藝術文化工作者,我總覺得,畫家的部份,人選和題材都不夠廣,也不夠深。加上報導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時,因圖片不足而挫折叢生,我因此轉而請教好友邱萬興(小邱),問問看他能否推薦一些台灣本土的、有台灣意識的藝術家,以便我能做訪談報導。油畫家潘朝森,水彩畫家郭明福,插畫家林耀堂,石雕家李龍泉等人,經他推薦,我得以一一接觸,進行專訪。



油畫 家潘朝森 老師,是台灣客家籍名畫家蕭如松得意弟子。潘朝森一生努力創作,也長期獻身教學,雖在畫壇頗負盛名,但卻少有雜誌刊物,對他做過一個深入的報導。

 

我以電話專訪他時,我們原本約定於2006526日 午後兩點半訪談。我心裡盤算,大約一個小時可結束訪談,最多一個半小時吧!但是我們彼此都沒料到,年近七十的潘朝森,打開話匣子,談起他個人藝術創作的酸甜苦澀,整整三個小時,還欲罷不休。訪談結束,當晚七點左右,他把一本三十年來的個人油畫畫冊,叫專人快遞送交我手。

 

我第一次與潘朝森見面,是在雜誌刊出的兩週後。餐敘場合,潘朝森開玩笑地對我說,「 邱 小姐,我把我們那次訪談的情形,告訴我太太。我跟她說,我簡直就像被『調查局北機組』,抓去訊問一般,折騰了好久。」話雖如此,我卻感受到他心中的喜悅。

 

20075月初,我與潘朝森聊起我想出書的計劃,他告訴我一個很特別的消息,「邱小姐,最近有電視台的人,看到妳寫我的那篇報導,因此來找我談,說他們想把我的故事拍成連續劇。」我向他恭喜,這是值得慶幸的事。

 

2007630,台北市孫文紀念館舉辦一場「愛與美--潘朝森八十回顧展」。那一天,正好公共電視台的拍攝小組,也到現場去拍攝一部介紹他的專輯。我心想,潘朝森畢生的努力,的確值得台灣文化界人士幫他做記錄,保存下來的。這是台灣價值的一大資產。

 

目前,潘朝森的故事《彩色寧靜海》,已由客家電視台完成拍攝,並自1215起,周一到周五晚間八點播出。

 

相關網站,請參考:


1
、綠色年代影像館--客家電視台八點檔連續劇《彩色寧靜海》

http://www.wretch.cc/blog/feidy/9218981 

2、台灣藝術花園--油畫家潘朝森 無言美女探索人性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5812530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

---
訪談心情燒錄

◎文.邱斐顯





-1、淡水小店,老友相聚 
 

 


我們上次和原住民老朋友高子洋見面的時候,是三年半前,蓋世於
2004519舉辦大型餐會時。他是我們舞台上的貴賓。過去數年裡,蓋世在台北市議員任內舉辦餐會,只要邀請他上台,他一定鼎力相助。2006年,我專訪高子洋時,沒有機會到淡水拜訪他。有著這樣的交情,更讓我們想趁著這個假期,到淡水探望這麼一個老朋友。

 

2007922,中秋節前夕的周六中午,我們驅車前往淡水拜訪高子洋。從新店開車前往淡水,平常路況不塞車時,至少也要四、五十分鐘才能到。這一天,正好是連續假期的第一天,我們一路塞車,開了一個半小時才到。途中,蓋世不斷地練習高子洋的名曲【我們都是一家人】,起碼唱了十來遍。

 

幾年不見,老友相聚,分外高興。我們共進午餐,互相關心彼此近況。餐後,高子洋帶我們參觀他的「淡水留影留聲--高子洋的店」。這是一個位於淡水老街,面向淡水碼頭的小店。他的店裡,錄音、錄影的器材設備,應有盡有。

 

這個小店的前半段空間,有個迷你的小小舞台,想要留影留聲的歌唱者,可以站上去高歌一曲。歌唱者也可以站在小店前的人行道上,拿著無線麥克風,面向店裡的電視螢幕,背對著美麗的淡水河景,留下自己的獨特影音記錄。

 

高子洋幽默說道:「我這種店,我想,大概全台灣只有我這一家。」有些外國人會事先跟他預約錄影時間,也有遠道從日本而來的日本人找到他的店來。高子洋告訴我們,有一位高齡的老先生,很喜歡在他的店裡唱歌錄影,他過世後,要求家人在他的告別式上,特別播放他在淡水錄製的影音專輯。

 

這個小店的後半段空間,是高子洋的個人工作室,他就在裡頭創作、編曲。一來,高子洋主動邀我們進去參觀,二來,我也好奇他的創作天地,蓋世還在工作室門口「躊躇」時,我已經鑽進工作室內了。隨後,高子洋也把蓋世拉進工作室來。

 

小小的工作室裡,大約只有可容納兩、三個人轉身的空間。三道隔音設備,讓高子洋創作時,完全不受前方唱歌錄影的干擾。電腦上複雜的音樂創作軟體與程式,讓我們看得眼花撩亂,而高子洋結合電腦與音樂的科技,卻也讓我深深佩服。

 

走出工作室,高子洋熱情力邀我們,挑幾條歌曲唱唱,以便「留影留聲」。蓋世對他說道:「我要和你合唱那首【我們都是一家人】。」他們兩人雖是多年好友,卻從未一同唱過歌。 

 

「手牽著手兒肩並著肩,輕輕地唱出我們的歌聲,
團結起來相親相愛,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現在還是一家人,永遠都是一家人……」


就這樣,一個五十多歲和一個快要五十歲的兩個中年男士,手裡拿著無線麥克風,一同唱起【我們都是一家人】。濛濛細雨中,他們走到淡水碼頭前,背對著淡水河,面向著攝影機的鏡頭,嘹亮的歌聲也跟著伴唱帶的音樂響了起來。來來往往的路人,紛紛看著他們,店裡在座一位早先前來「留影留聲」的男士,也跟著歌聲的節奏,愉快地跳起舞來。

 

唱著唱著,就在高歌一曲的短暫時光裡,他們彼此暫時忘記了目前事業上、生活上的種種困境,只記得好友的歌聲充滿淡水河岸……




備註:高子洋「淡水小店---留影留聲」位於淡水鎮中正路101號後棟。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

---
訪談心情燒錄

◎文.邱斐顯

 

 

 七、原住民歌手街頭獻藝


原住民民謠歌手高子洋,則是我一直很想做的訪談人選之一。蓋世在台北市議員任內,非常關心原住民的議題。他曾經辦過的幾次大型餐會活動,高子洋向來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重要嘉賓。


高子洋在1999年出版的《實話實說---阿里洋的歌系列》CD專輯裡,收錄著他的創作歌謠------《我們都是一家人組曲》。這片CD,伴著我女兒佳盈從幼年走到童年。我們把這片CD放在車裡,一家三口常常在車裡跟著他的歌聲大聲唱。聽那粗獷高亢的歌聲,「……熱熱的青年,漂漂的姑娘,成長在美麗的福爾摩莎……你的家鄉在那魯灣,我的家鄉在那魯灣,從前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手拉著手兒肩並肩……」從歌聲中,我們雖然可以體會到高子洋的活力,熱情奔放,但也聽得出來,他對生存環境的鬱卒,深深感慨。


2002年初,蓋世想自我充實,跑去俄羅斯,申請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博士班課程。除了經常往返莫斯科之外,蓋世也常到政治大學去旁聽或參加研討會。他在一次學術研討會,認識了俄國教授祈諾娃。她來台任教於政治大學俄文系。之後,我們一家人常與祈諾娃教授私下聚會,有時是一起吃吃飯、聊聊天,有時一起外出到某些景點,蓋世希望她在台灣任教的期間,讓她多了解台灣的人文景象。


祈諾娃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教授,嬌小的身材,一頭金黃色的短髮,兩眼炯炯有神,但是笑容可掬,年紀五十多歲。她笑著用英文對佳盈說:「我可當妳的阿嬤了,我的外孫女都已經十二歲了,而妳只有七歲。」她完全不會中文,和她相處時,蓋世以英文、俄文夾雜著和她交談,我和佳盈則是全程與她用英語溝通。


2003
1129,蓋世和我帶著佳盈,陪著祈諾娃教授,到淡水的漁人碼頭走走看看。那一天,天氣很冷,空曠廣闊的漁人碼頭,颳起風來冷颼颼的。我們在碼頭餐廳用完餐之後,四個人頂著寒風,頭上的帽子、頸上的圍巾、身上的夾克,能圍的圍,能包的包,一路穿過陣陣強風,慢慢地走回公園停車場。這樣的天氣與冷風,讓祈諾娃想念起她的莫斯科。



我們走著走著,遠遠地就聽到一陣原住民嘹亮高亢的歌聲,漁人碼頭的公園,不時迴響。我望前一看,詫異地問蓋世道:「咦?那不是高子洋嗎?他在現場演唱?」

 
「走,過去和老朋友打打招呼!」蓋世就快步前行,往高子洋的攤位走去。我們三人尾隨在後,一起走向高子洋。在這個地方不期而遇,我們彼此都很高興。蓋世和高子洋熱絡地寒暄問候著,同時也向祈諾娃教授介紹高子洋。高子洋圓圓的臉上,戴著一隻長長、方方的太陽眼鏡,頭上戴著一頂白色的無邊帽,帽緣鑲著原住民族特有的圖案和色彩的滾邊。他看到了我們,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祈諾娃教授就在他們兩位男士言談時,好奇地問我有關高子洋的事,她對這樣一位聲音動聽悅耳的原住民歌手,竟會出現在一個空曠廣闊,但人煙不多的海邊公園,覺得不可思議。「以他的條件,不是可以在人多的地方演唱才對嗎?」她不解地問。當時,我只能以我對高子洋有限的了解,粗略地向祈諾娃教授介紹高子洋的背景。


高子洋有著豐富的人生歷練,創作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且動人心弦的民謠歌曲,如名噪一時的「我們都是一家人」。時下有線電視台綜藝節目裡,有些流行歌手,只求外貌不求歌藝,追逐流行品味卻沒有真正內涵,相形之下,高子洋是多麼的與眾不同。


然而,因為他不走商業路線,不討好主流媒體,也就沒有經紀公司來為他包裝形銷,以致於他必須很艱苦地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縱使如此,他的心中,還是不時想著「族群融合」的問題,甚至自己經濟上再窘困,也仍為這個目標而努力。他的這些特質,常常觸動著蓋世和我,這也是我們希望可以安排與高子洋訪談的原因。

2006130,我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他,試著邀請他接受我的訪談。等我連絡上高子洋之後,蓋世與他簡短寒暄。這時,距上次蓋世在 2004519 日所辦的大型餐會,已有一年九個月的時間了。蓋世告訴高子洋,我想邀他接受訪談。他很樂意接受訪談。我們接著討論著用什麼方式做訪談。 
 

 

「妳可以來淡水呀!」他誠懇地邀請我。但是,基於某些個人理由,我還是向他表明,希望用電話長談的方式,完成這次專訪。原本我們打算以電話訪談,後來,不知如何聊起來,我們發現雙方都有 Skype 網路電話帳號,我們最後決定以 Skype 網路電話來進行訪談。


這是我訪談以來,第一次使用這麼現代化的科技產品。網路電話跟普通電話不同之處在於,靠著電腦旁邊的麥克風,我們雙方就能對談,讓我省去用手拿著話筒的麻煩。我不用擔心一手持著話筒,另一手還要忙著寫筆記的困擾。我們透過 Skype 網路電話,暢談了近兩個小時,不但省時又方便,連電話費都省下了。


訪談結束後,我請高子洋協助提供照片,他卻傳給我好幾個圖片的壓縮檔案。學藝不精的我,內心暗唸:「糟了,怎麼打開?」我只顧專注著在有限的時間內,趕緊把文章趕出來,卻沒時間去研究圖片檔案如何處理。我弄得一身汗,還是望著壓縮檔案無可奈何,罷了,這個問題還是交給雜誌社美編去解決吧! 
 

 

有趣的是,200625 日,就在我交稿前夕,這個「圖片壓縮檔案」的問題,竟然經過了數個月後,我當訪談李勤岸教授時,又再度狹路相逢。而這次,我逃不了了,只好硬著頭皮,電腦桌前,埋首苦幹。最後,竟讓我解開檔案了。不過,我是怎麼解開壓縮檔案的,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叫我再做一次,恐仍難逃失敗命運。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 

---
訪談心情燒錄

◎文:邱斐顯 




六、台灣聲樂家的傳記,微乎其微。
  

 

本文相關文章:〈台灣聲樂教父  拒演蔣介石的曾道雄
 
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article_id=5736709


許亞芬的訪談文稿完成後,蓋世接著建議我,去訪問台灣著名的聲樂家曾道雄教授。我難以置信地問他:「我不懂聲樂,怎麼去訪問一個聲樂家?」
 

「我們以前曾經和曾道雄一起吃過飯,聊過天,妳對他也不是完全不熟啊!」
「但是聲樂這門領域,我是門外漢,怎麼提問題訪問他?」想到這麼專業的領域,我心裡惶恐起來,這畢竟非我所長。

 

蓋世笑著對我說道:「妳知道我喜歡聲樂。我唸建中的時候,想參加合唱團,才試唱沒幾秒鐘,就被老師制止,還指明我的唱音不準。但我就是喜歡。我買了花腔女高音卡拉絲的傳記,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傳記,以及卡瑞拉斯的傳記。妳記得吧!」

 

沒錯,蓋世的音感不佳,拿起五線譜,只會發呆,唱起歌來,常常會走音,但他卻酷好聲樂,愛讀一些聲樂家的傳記。尤其在199712月初,當台大醫生陳耀昌宣判我得到血癌時,蓋世更不時拿卡瑞拉斯抗癌成功的例子來鼓勵我。卡瑞拉斯也是得血癌,後來,他接受自體骨髓移植,終於讓病情完全緩解。後來,帕華洛帝邀他及多明哥,三人聯袂登台世界杯足球賽,創造「三大男高音」的傳奇。

 

「聲樂方面的專業領域固然重要,不過,他們感人的故事,人人愛看。我曾和曾道雄老師談過幾次,我覺得他很值得報導。」蓋世一再鼓勵我嚐試採訪曾道雄教授,為此,他主動幫我打電話給曾道雄,並說服他接受訪談。

 

蓋世八年市議員任內,利用餘暇,拜師學藝,學習他所喜歡的聲樂。蓋世常常帶著我和佳盈,一起去找歐秀雄老師(筆名官不為),為的就是學習一些聲樂、發聲的基礎。歐秀雄老師本來學的是建築,卻因喜歡聲樂,而半途轉入聲樂界,並拜曾道雄教授為師。

 

歐秀雄因一九八○年代就投身參與民主運動,不但在風聲鶴唳的黨外時期,為民進黨設計黨旗,也因編寫《勇敢的台灣人》而聲名大噪。一首《勇敢的台灣人》在解嚴前後,可說是街頭運動的靈魂之歌。因為這些緣故,歐秀雄的故事,吸引了不少新聞媒體,一些新聞雜誌對歐秀雄也時有報導。

 

蓋世建議我邀曾道雄教授接受訪談時,我不禁想到,「沒錯!除了聲樂的專業之外,台灣本土的文化界,似乎還沒有人為曾道雄教授做過一個深入的訪談報導。」蓋世又強調:「妳告訴曾老師,我看過很多世界知名的聲樂家傳記,但是,一本有血、有淚、有奮鬥、有熱情的台灣聲樂家的傳記,我走遍重慶南路書店街,找不到半本。我期待,將來,曾老師應好好的挪出時間,寫下自己的傳記。」抱持著這份信念,我開始與曾道雄教授接觸,並安排訪談時間。

 

「曾老師,您用電腦嗎?」我問。他是退休的聲樂教授,我沒有把握他一定會使用這些現代化的科技產品。 
「用啊!」他答。 
「有自己的電子信箱嗎?」
「有啊!」 
「您可以先傳一些與您有關的資料給我參考嗎?」訪談前,我打算先熟讀他的資料,以便我提問題做訪談。 
「可以呀!」他很爽快地答應著。

 

沒多久,曾老師就以電子郵件,寄了一些附加檔案給我,其中有好幾個文字檔,裡面的文章都是他自己寫的。我很詫異,於是拿這件事來「虧」蓋世:「你已經很難能可貴了,不當市議員之後,還這麼拼命學電腦。不過,曾老師他已經退休了,中文輸入竟然這麼厲害。」

 

「你問問曾老師,他到底用什麼中文輸入法?」蓋世說道。他為了用電腦,不得不土法煉鋼地猛學「注音輸入法」。有時為了省點時間,蓋世總會央我幫他打中文,因為十多年來我已習慣使用「嘸蝦米中文輸入法」。用「嘸蝦米輸入法」的好處,不但速度快,也省去我常搞錯注音、打錯字的麻煩。


「曾老師,蓋世和我都很好奇,您到底是用什麼中文輸入法?注音嗎?」
「我啊,沒有啦,我是用『手寫板』輸入中文的,把『手寫板』掛在鍵盤旁,直接用手寫中文,然後輸入電腦,就成了你看到的文字檔案了。」原來曾老師用的電腦軟體,比我們猜測的更人性化。
 

曾道雄是個退休的聲樂教授,但他運用電腦科技,取得資訊,傳遞信件的功力,卻一點也不落人後。這種精神,不但令我欽佩,也值得我學習。坦白說,台灣文化界有一些文字工作者,二、三十年前是寫作、採訪高手,現在正值青壯年紀,而且仍在文字工作領域上活躍,他們卻沒有自我提昇寫作上的硬體與軟體科技,以致於文字創作後,常要依靠別人的幫忙,來把自己的文字電腦化,說來實在可惜!

 

「曾老師,你的信裡有個字詞,我一直覺得怪怪的。『……向受難家屬致烹。』什麼是致烹?」這個字詞使我霧煞煞。
「啊,那不是『致烹』啦,我寫『致意』,電腦辨識成『致烹』。」曾老師向我解釋。這樣的電腦軟體,偶爾出現這樣好笑的小差錯。

 

從他傳來的資料中,我發現,原來,曾道雄教授並不只是一個學院派的「聲樂教授」,他身兼樂團的指揮、編劇、導演等角色於一身。更重要的是,除了音樂,他對台灣社會,還有非常深切的「人文關懷」。他的這些特質,過去少有報導,我也因此自我期許,希望能把曾道雄教授的個人特質,透過這次訪談,忠實呈現出來。 


以下附上曾道雄教授電子郵件來函:
 
  

小姐:  
 

謝謝您兩次的Fax.為了籌辦2006莫札特250歲紀念音樂會,真是忙得不可開交。一直未給您回音,真抱歉。

 

玆先簡要回答您提的幾個問題,再附上拙文數則,文中直言之處亦請鑒諒。 

 

1.我生長於大戰末期的彰化田中鄉下,唱歌學樂除了環境絛件較差之外,亦得大自然田園之賜,家裡讓我自由發揮,可謂幸運。

 

2.在東京是應聯合國難民總署之請,為非洲飢餓兒童而唱;1994第一次為二二八慰靈主辦音樂會,並邀當時的李總統出面首次在會中(國家音樂廳)向受難家屬致意。 

 

我在小學五年級看到級任老師坐二二八的黑牢。我個人在1977年任教師大,因為拒絕在老蔣追悼音樂會的清唱劇長相左右[陳茂萱作品、張大勝指揮]中,擔任蔣介石的角色,受到政治打擊,最後幸獲音樂界的相助而保住教職,並准予修假到維也納進修一年。但也讓我對學術及人權的迫害深惡痛絕。這也是我當年突破禁忌舉行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的原因。 

 

但這一切比起蓋世兄、以及民主前輩的犧牲奉獻,實在微不足道。……                                                                                                                                                                                                                             


曾道雄  敬上 
16.01.2006.


訪談曾道雄教授的文章完成後,我深覺受益良多。一來,由於他的故事,相當感人;二來,他的故事,鮮為人知;三來,他酷愛文學,雖然他擅長聲樂,不過他的文筆相當好,寫完這篇訪談稿之後,我自覺為了精確捕捉曾道雄教授的風格神韻,我筆下的功力也大有增進。
 

那次訪談時,他告訴我,他所創作的青少年歌唱劇【稻草人與小偷】,將於20068月在日本演出。訪談後的數個月,20067月,我寄了 E-mail去關心他這齣戲劇的演出。結果,他的回信不但出乎我的意料,也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原來,網路的功能這麼神奇,日本人做事態度這麼認真,下面所附的來函,便可得知。


蓋世兄嫂如晤: 

 

謝謝賢伉儷的提醒和鼓勵。 

 

今天「西日本新聞社」(其早報就已突破90萬份)駐台代表,來看我們排練並作訪問。您們知道嗎?他們準備的功課,居然是由網路下載的斐顯的那篇關於我的報導,真令人感動,也佩服日本的敬業精神。
 

 

曾道雄
18.07.2006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
---訪談心情燒錄

文.邱斐顯


五、許亞芬用心傳薪.【戲弄歌仔話詩詞】  

 

往後的幾個月裡,蓋世、我,和我們的女兒佳盈三人,有了幾次與許亞芬私下接觸的機會。

【秋風辭】粉墨登場結束後,河洛歌仔戲團為了讓團員與上台軋戲的民代有較多的互動,便由資深歌仔戲名旦王金櫻具名邀請,於 2001年 7月 28、29日兩天一夜的週末假期,在烏來雲仙樂園相聚一堂。

這個聚會活動於 7月初就著手安排,不料到了 7月 28日當天,中央氣象局卻是發佈了「桃芝颱風」的海上颱風警報。我們三人商量後,決定先把家中防颱措施做好,然後按照原訂計畫,於傍晚時分,驅車直奔烏來雲仙樂園。

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經驗,大部分的人躲颱風都來不及了,我們卻還挑這個時候上山。我們把車子停好後,便拎著兩天一夜所需的小行李,搭著空中纜車到雲仙樂園去。搭纜車時,天色已暗,而且沒有其他遊客,只有我們三人。五歲的佳盈顯得有些害怕,她緊緊地依偎在我們兩人的身旁,不時喊著:「爸爸抱抱。」,「媽媽抱抱。」

這個週末,原本有不少民代想攜家帶眷,到雲仙樂園來參加聚會,結果卻因颱風而打退堂鼓。我們抵達後才得知,人數比原先預定的少很多。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有更多時間與戲團的團員互動。佳盈也就在這種情況下,面對面與她心儀的許亞芬阿姨直接接觸。

晚餐過後,大家聚集在一個會議室,由團員們輪流教唱一些耳熟能詳的歌仔戲調。我因而知道,原來唐詩也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歌仔戲調來吟唱。這次的活動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秦慧珠議員也帶著她的兒子全程參與。此時,什麼政治觀點、黨派色彩,全都拋到腦後,大家只管盡興地學著唱出優美的歌仔戲曲調。

活動中,年齡最小的,就是佳盈。我們也拜此行之賜,而認識了一個特殊的家庭。這個家庭裡,有一個比佳盈大一歲(六歲)的小女孩---子芹。子芹的爸爸,是河洛歌仔戲團的「音樂設計」周以謙,子芹的媽媽,是「文場樂師」中負責大提琴演奏的劉靜怡。子芹則因父母親工作關係,而對歌仔戲耳濡目染。

大人們專心學唱歌仔戲之際,子芹和佳盈這兩個小女孩,也趁此機會而玩在一塊。

這次聚會,我們見識到王金櫻、許亞芬等人的教唱功力,以及她們平易近人的親和力。平常佳盈都是在電視上,或是舞台上,看這些歌仔戲團員演出,這樣近距離與她們互動的機會,還是生平第一次,她的興奮自然不在話下。  

 

這次聚會後,蓋世有了一個構想,他是台北市城東扶輪社的一員,而城東扶輪社是一個非常支持台灣本土文化的社團,社員們甚至都習慣以台語交談,既然如此,何不安排許亞芬到扶輪社教唱歌仔戲?他一方面進行邀請許亞芬演講事宜,另一方面,則又安排一個我們全家與她單獨聚餐的機會。  

 

聚餐時,佳盈時而抬頭問問許亞芬一些演歌仔戲的問題,時而低頭寫字、畫畫,蓋世也藉此機會,多了解一些本土戲劇文化發展的困境。我們聊起了她的先生和小孩,她坦承,先生與家族的全力支持是她最大的欣慰。她有一個女兒,比佳盈還小一歲。佳盈對歌仔戲裡的飾演小生、小旦者,很有興趣。許亞芬甚至具體教導佳盈,「比兩指(食指、中指)的,就是小生,比三指(即所謂的蓮花指---食指、無名指、小指)的,就是小旦。」 

 

隨後幾週,城東扶輪社正式邀請許亞芬出席演講,佳盈知道後,也表示她想再看許亞芬阿姨一次。那一次扶輪社的例會,我們破例把佳盈帶到聚會現場。這也是很特殊的一次扶輪社餐敘,因為向來不曾有五歲的小孩出席這樣的餐會活動。對佳盈來說,午餐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她還可以再一次見到許亞芬如何教歌仔戲。  

 

此後,只要許亞芬有任何演出活動,我們一定成為她的席上賓客,而佳盈和子芹也總是會在貴賓席上相遇。從2003年,許亞芬自組「許亞芬歌子戲劇坊」之後,我們就不曾錯過她每年推出的公演戲目。  

 

因為過去這些年來的機緣,當我思索著訪談對象時,許亞芬的面貌就從我腦海中一躍而出。不可否認,比起資深的歌仔戲演員,許亞芬算是新生代的實力派唱將,她比我還年輕,也是我所有訪談者之中最年輕的一位,但是由於她的家世淵源,以及她個人在歌仔戲壇的努力,她在舞台上的成就,可說實至名歸。佳盈最佩服她的,除了演技,就是唱腔功力。  

 

我與許亞芬的助理聯絡上之後,我們試著安排時間訪談。許亞芬知道我的用意後,吩咐她的助理,盡可能提供許多她的相關報導,讓我事先參考,甚至熱心地邀我到她家與她進行訪談。然而,礙於時間有限,我婉拒了她的好意,並請她接受我的電話訪談。許亞芬告訴我,「不久前,我錄製了兩片 CD,一個是【詩古幽情】,另一個是【戲弄、歌仔、話詩詞】,都是用歌仔戲曲調,來唱唐詩、宋詞的,收錄很多首好聽的詩詞哦,我寄給妳參考吧!」 

 

訪談過程中,許亞芬全程以「台語」與我對談。她的音質優美悅耳,談起小時候學戲的經驗,慈父嚴母的深刻教誨,內心世界的諸多感觸,都在她的聲音裡表露無遺。透過這次訪談,我才了解她為何投入不少心力,錄製這兩張詩詞CD。「就是知影編教科書的人,黑白亂編,故意編選嘸好聽的曲調,來當作教學生的教材,我才會下決心,製作好的作品,並以此來加強推廣歌仔戲。」否則,外行領導內行,如何能讓社會大眾心服口服?  

 

訪談之後兩周,寒假期間,我們安排假期,帶著女兒環島一周。旅途中,這兩片歌仔戲詩詞 CD,伴著我們走過北宜公路、蘇花公路、南迴公路。幾條朗朗上口的詩詞,許亞芬用歌仔戲曲調唱來,別有韻味。我想起了很久以前,著名歌手鄧麗君曾經出過一個【淡淡幽情】的詩詞專輯。許亞芬的這兩套歌仔戲詩詞專輯,絕對不會讓鄧麗君的【淡淡幽情】專美於前。因為這是許亞芬用道地、優美的「台語」來演唱詩詞的。許亞芬的用心,讓我深深感動。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

           ---訪談心情燒錄
                  
                    ◎邱斐顯
 

 

四、【秋風辭】粉墨登場

由於稿源要自己想,受訪者要自己找,我的神經因此常常處在緊張狀態。這一周的訪談一做完,我總是一邊趕著整理手中的訪談稿,一邊又不斷地煩惱著下一個受訪者該找誰?就算我們的手邊,同時列出幾個名單,也不一定能立即邀到某一個受訪者。蓋世有時問我:「妳自己有沒有特別想要找誰訪談?」

「台灣本土藝術?」我想了想。「歌仔戲」可說是我很喜歡的本土表演藝術,我於是上網查查資料,看看有什麼人已被仔細報導過了,有什麼人值得報導但尚未被報導?當我在網路上逛呀逛時,突然靈機一動,「何不試試找許亞芬看看?」

蓋世和我最早接觸許亞芬,是在20016月,河洛歌仔戲團「再度」於國家戲劇院,演出宮廷歷史大戲---【秋風辭】之後。

其實,【秋風辭】已於19995月就首映過了。這齣戲碼一上映,就獲得絕佳的風評。然而,因為一向堅持製作高品質的精緻歌仔戲,河洛歌仔戲團經營得非常辛苦。2001年,河洛歌仔戲團團長劉鐘元和製作人陳德利,決定邀請各黨派立委、市議員等多位民意代表,共襄盛舉,一起登上舞台,參與演出這齣戲碼。他們希望以這個特殊的合作方式,讓更多人關心台灣本土的戲劇文化。蓋世也在應邀之列。

蓋世收到邀請函時,問我:「我去演,好嗎?」我從小看著電視歌仔戲長大,十之八、九的曲調,不會唱也會哼。現在他居然有機會,上國家戲劇院軋一角演歌仔戲,我比他還興奮。「去呀!試試看啊!」

後來,蓋世從劇團拿到自己被分配到的「兩句唱詞」及練唱的錄音帶回家。那時,才五歲的女兒也樂得問他:「爸爸,演戲的主角有什麼人?」她才剛看完公共電視播過的葉青歌仔戲【秦淮煙雨】,正迷著戲裡飾演俊俏小生「韋百里」的郭春美。蓋世順勢告訴她:「爸爸嘛會跟郭春美同台演戲哦!」

我們母女就這樣,迫不及待地催著他勤練這兩句歌仔戲唱詞。蓋世則努力地練了好幾天。彩排的時候,我帶著女兒坐在觀眾席上,等著看蓋世的表演。我本來擔心,這麼深奧的宮廷大戲,這麼小的小女孩,有興趣嗎?她有耐心看得下去嗎?

結果,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個小姑娘不但看得津津有味,還對戲裡的人物品頭論足。彩排當中,她不時轉頭,告訴我她的想法。我得常常制止她發表意見,免得讓她影響到台上的演出。彩排結束後,她甚至還對她爸爸說:「你唱佮太小聲了,音樂聲和別人唱的聲音,攏比你『卡大聲』,我攏聽不到你的聲音。」蓋世只好笑著回答她:「我怕唱走音,會漏氣的。」

【秋風辭】的演出,長達三個多小時,加上演戲前後的上妝與卸妝,應該將近四個多小時。有趣的是,從頭到尾,蓋世的唱詞,總共只有兩句:「天賜我王,得太子,(i~lo~e);忠孝節義,公無私,(lo~)。」

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經驗,無論是蓋世本人,或是我與我女兒。蓋世正式粉墨登場的那一天,我把我爸爸、媽媽、妹妹都找去國家戲劇院捧場。其中,最興奮的,莫過於我女兒。

彩排那天,女兒央求她爸爸答應她,彩排結束後要帶她去後台,讓她見一見她心儀已久的郭春美與石惠君。我們也如她所願,讓她和郭春美與石惠君留影合照。

沒想到,蓋世正式登台那天,中場結束後,她竟又向我提出了另一個新的請求。她說:「我想欲熟識演漢武帝的這個人。」她還不斷地向我確認:「媽,妳說這個演老老的漢武帝的人,正經是查某的嗎?」五歲的她很難理解,舞台上飾演漢武帝的人,真的是一個女紅妝。

 這是她第二次很認真地看【秋風辭】。她對演漢武帝的許亞芬開始有興趣。上半場演出時,她就一直告訴我說:「她演那個老皇帝,手按呢生---皮皮剉,足厲害。」

「散會了後,咱們去後台找爸爸的時陣,我是不是會當去熟識這個演漢武帝的阿姨?」這下,換我傻眼了。這個小姑娘怎麼又喜新厭舊了呢?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
---訪談心情燒錄

              ◎邱斐顯

三、洪瑞珍月琴悠揚.抗癌堅強

楊碧川的訪談文稿完成後,我們一直思索著、討論著,下一個訪談對象該找誰?想來想去,蓋世建議我試著聯絡洪瑞珍。

「她很心用經營『台灣唸歌』,也是台灣藝術界的國寶楊秀卿的嫡傳弟子。她值得報導,而且目前網路上,她個人的深入報導還不多。」我們從自己的電腦資料庫裡,找到洪瑞珍的聯絡方式,我們試著用電話、手機、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她聯絡。

蓋世先幫我打電話問候洪瑞珍,並向她說明我的訪談計畫,接著就把話筒交給我。「瑞珍姐,妳好。我是江蓋世的太太邱斐顯。幾年前,蓋世和我帶著我女兒,在台北中山堂的外面,看妳表演『台灣唸歌』。」

「是呀!妳身體好嗎?」她開頭第一句話就這樣問我。她還記得我做過化療的事。當蓋世得知她於2001年罹患癌症時,曾經把我的抗癌經驗與她分享,並以我的例子來安慰她、鼓勵她。

「謝謝妳的關心,我現在很好。妳呢?」她表示目前狀況也算穩定。

我們另外約定時間,做一個完整的訪問對談。訪談結束後,我才了解到洪瑞珍的人生歷練,以及她致力推展「台灣唸歌」的來龍去脈。她經歷過癌症病魔的陰霾之後,卻更加積極從事社會服務,走入醫院、走入社區、走入學校,把她所擅長的台灣唸歌文化,以傳授月琴彈唱的方式,散播出去。

有關她的報導刊出之後,我才知道我的文章裡,鬧了一個「小笑話」。瑞珍姐一看到當期雜誌後,來電告訴我:「斐顯,我告訴過妳的那一位朋友,前台北電台台長劉國珍,當我得到癌症時,他鼓勵我學習氣功。我以為妳可能認識,而忘了告訴妳,他是『男士』,妳卻把他寫成『女士』了!」
 

洪瑞珍的相關報導,請參考: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article_id=5812363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
 ---訪談心情燒錄

              ◎邱斐顯

二、我的先生,最大的精神支柱

我很幸運,我的先生江蓋世,始終在我身旁不斷的幫助我。他全力支持我寫作。如果不是他一路支持與鼓勵,就無法完成這一系列的訪談。

蓋世和我一樣,二十多年前從事文字工作。他專心從政後,也多年不曾提筆寫作。他寫下年輕時期,全心投入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我走過的台灣路》,那是將近十年前的事了。看到我接下雜誌社的訪談工作,他也替我高興。

每一次,我的訪談寫作完稿後,他是第一個幫我看稿、改稿的人;他花了很多時間與我討論寫作內容;他更嚴厲要求我斟字酌句、推敲文辭。

200610月,當我讀到《從難民到國務卿-----歐布萊特回憶錄》一書時,我才赫然發現,麥德琳.歐布萊特在結婚生子後,為了寫一份有關女性在家庭與事業間徘徊掙扎的報告,也曾經有這樣與我很類似的經驗,她的先生---喬瑟夫.歐布萊特,也曾經這樣幫她潤飾、改稿的。

     這份報告的整個寫作過程獲得喬鼎力支持,他甚至願意幫我潤稿。喬謹慎又注意細節,用字一絲不苟,他建議我將文中的「女孩」(girls)的字眼,改以「婦女」(women)代之。  

 ----摘自時報文化出版的《從難民到國務卿-----歐布萊特回憶錄》第70頁


蓋世雖然讀的是台大政治系,卻是非常酷愛文學。大學時期,他迷上羅曼羅蘭所著的《約翰克里斯朵夫》,把那本書當成他的案頭書。之後,他又不斷地閱讀大文豪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狄更斯、拜倫、邱吉爾等人的文學著作。

他不斷地強調,要我注意文章前後的邏輯,以及遣詞用字的修辭。我用心地寫,他也拼命地改,我的草稿紅線畫了一條又一條,牽過來又牽過去。甚至為了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我們都會討論很久。有時,我的文章被他改得七零八落時,我索性丟給他一句氣話:「你卡賢,你來寫!」

這時,他總會安慰我:「我很久沒寫作了,怎麼寫得出來?但是我喜歡看書,尤其是文學鉅著,我知道什麼文章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你的文章稍微再改一改,就很好了。」他比我更早在雜誌社工作,尤其二十年前在鄭南榕的《自由時代》雜誌社工作時,採訪寫作的速度又快,產量又多;趕稿的時候,他一天可以拼出一萬多字來。不過,自從一九九七年底,他出版了《我走過的台灣路》之後,他就很少再觸及寫作一事了。

說來矛盾,要他先幫我看稿、改稿,我常常不服氣;但是他如果真的不幫我看稿,我又不放心交稿。我開始寫作的第一篇訪談報導,就在他的鼎力協助下,把文稿完成了。事實上,應該說,我所寫作的這二十四篇訪談報導,十九個我們自己選取的藝術工作者名單,包含各篇文章的主標,內文分段的小標等,全都是我們兩個人一邊討論,一邊構思出來的。

原本這只是單純的訪談寫作工作,總編輯高天生也給了我四、五個訪談名單------從導演黃明川,台灣史學者李筱峰、戴寶村,台灣本土文學出版商林文欽,台灣文物史學者莊永明,到台灣史學者楊碧川。面對這些早已為台灣文史努力奮鬥許久的前輩,我只是盡力,把他們的貢獻再一次記述與報導。

這五期訪談報導結束後,總編輯高天生表示,如果我還打算繼續寫作,他已經沒有其他人選可給我訪談報導,他希望我自己尋找訪談題材。這下子,換我傷腦筋了。人海茫茫,標準何在?我要如何選取訪談對象?不由分說,蓋世就是我第一個求援的人。

由於蓋世自己本身對藝術的熱愛,在兩屆八年台北市議員任期內(從1994年到 2002年),他對藝術活動,常表現出高度的熱誠。過去,蓋世的服務處辦餐會,他一定安排這些本土藝術家到場。他和藝術家們接觸的機會也因而增多。

當我想採訪更多藝術家時,我們就一起討論,什麼樣的藝術家,可以列入採訪對象?幾番討論後,我們的共識是:要具「台灣價值」的藝術家。台灣的藝文界,有許多藝術家,他們的各種表現,都非常優秀、傑出。但是我們想針對這個藝術家是否能「彰顯」台灣價值,作為訪談人物取捨的標準。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價值.創作活泉

          ---訪談心情燒錄

                                            ◎邱斐顯

一、訪談報導.心得整理

200510月,我結束了長達十個月之久的《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上下兩冊一套書籍的執行編輯工作。因為我想在編輯或寫作的領域,繼續發展,於是經好友黃怡的引荐,我與《新台灣新聞周刊》總編輯高天生洽談之後,我嚐試以關心台灣文化的角度,報導致力台灣文化推展與保存的人物,以每周一文的合作模式,在《新台灣新聞周刊》雜誌的「文化視窗」專欄,定期發表文章。

當我決定接受這份挑戰,打算再度提筆寫作時,我的心中尚無明白而具體的專欄寫作計劃。直到後來,一篇又一篇的訪談報導,陸續累積下來以後,我才慢慢覺得,原來自己所做的報導,受人鼓勵,我也建立自信。  

200511月,到20067月,九個月中,我先後訪談了二十多位藝術文化工作者,總數二十四篇的訪談的文章,都一一刊登在《新台灣新聞周刊》的雜誌上。 
 

這二十多位藝術文化工作者,有些人本來在網路上的資料就很豐富,我還沒訪談前,上電腦網路一查,個人相關資料早已堆積如山。有些人雖是在畫壇,或是藝術創作、表演的領域上,頗有名氣,但是在網路上的資料卻非常有限,甚至不易找到較深入的個人資料。

我欣慰的是,藉著我的訪談報導,讓這些藝術文化工作者,他們的個人報導資料,更加豐富;讓一般人也能從網路上,得到更多寶貴的內容,因而更了解他們一直努力不懈,為台灣文化奮鬥的歷程。這也算是我報導寫作之外,最大的快樂與動力來源。

這九個多月的工作期間,有一次,和好友曾弘彬聊起來,才知道什麼叫網路資料的「點閱率」。他經營生物科技公司,經常上網查詢最新科技或葯品。他說,在電腦上,一鍵入某一個查詢資料,會跑出很多相關的清單,第一個被列出來的項目,其「點閱率」就最高。

2006
7月以後,《新台灣新聞周刊》因為財務狀況吃緊而縮編,我也因此中斷訪談寫作的工作。有一次,我上網查查自己訪談過的人物資料,竟發現,我所寫的報導文章,「點閱率」都相當高。這件事,讓我有小小的成就感。

訪談報導的寫作過程,有的辛苦,有的有趣,有的挫折感很深,有的成就感很大。這些內心感受,精彩程度,其實不下於已刊出的文章。我決定把這九個月來的心情筆記,作一番整理與記錄。
 

二十四篇訪談報導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我是全程使用「台語」與受訪者(十五個)對談的。其中兩位受訪者,達悟族文學家夏曼.藍波安,和客籍油畫家潘朝森,我則是以「國語(北京語)」做訪談。另外七位受訪者,則是「台語」、「北京語」摻雜訪談。

每週一篇文章的訪談寫作,壓力其實不小。從聯絡受訪者,先行閱讀受訪者的資料,擬定提問,約定訪談時間,到訪談後把約三、四千字的文稿整理完成,甚至備齊搭配文稿的圖片,都必須壓縮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完成。

為了節省工作時間,我通常使用「室內電話」,進行一至兩小時的深入訪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本家裡的無線電話,通話品質不佳,我只好另行添購一組新的無線電話話機。我還沒開始賺稿費,就先花一筆錢買工具。

訪談中,大多數是以「電話」進行;不過,有五位受訪者(導演黃明川、台灣史學者楊碧川、達悟族文學家夏曼.藍波安、台灣百岳水彩畫家郭明福,與雕塑家李龍泉)是我親自見面訪談的;另有三位受訪者(卑南族的原住民歌手高子洋、研究平埔族的漢人學者林清財,與中台灣的布袋戲名師沈明正),則是我以現代科技的免費網路電話(Skype)進行訪談的。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網路科技的功能,人物專訪,竟是如此便利與快速。
 
受訪者中,有十九位親自過目我的文章,確認我的報導無誤。我因而得知,學術界退休的曾道雄教授,與資深歌仔戲編劇陳永明先生,都是屬於中、高齡的年紀且善於使用電腦處理文字的前輩,他們兩人都是利用電腦「手寫版」,把文字儲存在電腦的族群。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很多東西,包括他們永不停歇的學習態度。
 
雖然我曾經擔任過文字編輯、執行編輯、以及採訪寫作的文字工作者,但是十多年來,因為工作職場的轉換,以及家庭因素,很久不曾再提筆寫作,因此,當我打算開始訪談寫作時,心裡真是誠惶誠恐、忐忑不安。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