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綠色年代》文章選錄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986年519綠色行動對決台北龍山寺

文字整理/邱斐顯,《綠色年代》執行編輯
圖片提供/湯金全

資料來源:《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p.190~193


1986
年的519
,《自由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發起「五一九綠色行動」,訴求「反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戒嚴統治」。當時的黨外雜誌,紛紛報導風起雲湧的第三世界國家反獨裁的民主運動。鄭南榕認為,「菲律賓能,台灣當然也能!」


五一九綠色行動,地點訂在台北市的龍山寺。這是台灣戒嚴三十八年以來,第一次有人敢公開提出「反戒嚴」的行動訴求挑戰國民黨,並以群眾運動的方式在街頭展現。





圖片提供/江蓋世


立法委員江鵬堅擔任行動的總指揮,黨外公政會台北分會理事長陳水扁市議員擔任發言人,簡錫堦負責動員和指揮工作。來自全島各地的重要黨外人士張俊雄、尤清、陳水扁、謝長廷、黃天福、李勝雄、顏錦福、洪奇昌、邱義仁、陳光復、湯金全、黃昭輝、戴振耀、蔡有全、蕭裕珍、江蓋世、田孟淑等人群聚在龍山寺廣場,人人頭綁綠絲巾,手拿綠色抗議布條「要求解除戒嚴!」、「戒嚴就是軍事統治」。在這次活動中,黨外人士對外宣稱,要將大隊人馬帶去總統府抗議。


早上十點,黨外示威陣容擺妥,準備大步踏出龍山寺大門時,警方派出一千多名警察,將龍山寺鐵門鎖上,以警力團團圍住,不讓示威群眾越雷池一步,同時在龍山寺外圍道路,派出女警大隊與警力包圍住,將圍觀民眾阻隔於龍山寺外。


國民黨如臨大敵,附近商家停業一天,警力把龍山寺四周包圍得水泄不通,當天集結而來抗議的黨外人士,全部遭警方封鎖而被圍困在龍山寺內。這一天,主導這一場史無前例的示威行動者是鄭南榕,但是他沒有公職身份。一旦國民黨翻臉,後果將如何?沒有人知道。


隔著龍山寺鐵門,一位高階警官拉著喉嚨大喊:「今天的集會是誰負責的?請他出來一下!」當時許多黨外人士正在你看我,我看你時,立法委員江鵬堅站了出來,對著那位警官說「好啦,是!我來負責!」他踏出這一步,負責扛起示威的重責大任,擔任行動的總領隊,也為他後來的政治發展,奠下了無人可比的基礎。


當時,示威現場有兩個場景。一個是以公職人員為主,在龍山寺廣場內靜坐;另一個是少數黨工在龍山寺外走動,江蓋世與蔡有全、蕭裕珍、田孟淑(田朝明醫師的太太)一起拿著一面寫著「戒嚴就是軍事統治」的綠色長布條,卻也只能在第一層封鎖線內高喊「出頭天」,衝也衝不出去。


國民黨採取「不攻擊、不驅趕、不抓人」,只佈下天羅地網,採用警力包圍群眾的消耗戰,「黨外示威者要出去,可以,想進來,對不起,門兒都沒有。」示威群眾從白天奮戰到黑夜,從艷陽高照、汗流浹背,持續到傾盆大雨,如落湯雞一般。黨外人士不曾打過這樣的持久戰,而發起人鄭南榕事先連糧食、飲水都沒準備,後勤補給嚴重缺乏,每個人都餓得發昏。


幸好,黨外人士暱稱「袁姐」的袁嬿嬿,她圓圓胖胖的身驅擠在人群裡,賣力的將買來的一包又一包熱騰騰的饅頭、包子及土司、飲料,騰空飛過圍牆內。袁嬿嬿自掏腰包的舉動,觸動了旁觀民眾的熱情,大家爭先恐後去附近搶購食物。「空中補給」源源不斷而來,使他們能持續和國民黨抗爭,由白天支撐到黑夜。


在這一場示威活動中,江鵬堅立委充分展現其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的領導能力。他和軍警不斷地溝通交涉,終於避免了原本擔心會擦槍走火的意外。歷經十二小時烈日暴雨下的抗議示威後,整個事件終於在晚上十點平安落幕。


事件結束後,江鵬堅立委擔心鄭南榕安危,堅持陪著他回到台北市錦州街家門口,讓葉菊蘭看鄭南榕到家,才敢放心回家。 

 

鄭南榕與519綠色行動

摘自江蓋世〈鄭南榕這個人〉

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9128141

 

鄭南榕就拿著那份廣告稿,一邊指著,一邊對我解釋道:「政治的口號越簡短越好。五一九,就是要告訴人家 五月十九日 ;綠色,就是代表和平;行動,就是一場示威。翻成英文就是『
519Green Action
』。」
 

此後,他就把自由時代雜誌社,當作是五一九綠色行動的指揮中心,每隔一週就在雜誌上大打五一九的廣告。其實,鄭南榕正在搞一項高難度的政治運動。一來,他沒有自己的群眾組織,只能借助於新潮流的力量;再來,由於自由時代雜誌批判性極強,得罪了不少黨外的公職與山頭;再加上當時民進黨尚未成立,因此,雜誌社變成他推展五一九運動的唯一基地。
 

為了行銷綠色行動,有一天鄭南榕突然大發奇想,「希望全台灣的人民,在那一天,每個人身上繫綠絲帶,在屋頂上、樹上綁綠絲帶,讓人民用這種簡單的沉默的舉動,來表示他們的抗議。」
 

鄭南榕相信有人會跟著他這樣做,可惜我們雜誌社的同事私下聊天時,有人開玩笑說道:「頭殼壞去!誰敢在自己家門口綁綠絲帶,讓國民黨來抓?」 
 

鄭南榕敢。 五月十九日 還沒到,我們雜誌社的那些小弟,就被鄭南榕叫去,在民權東路五五○巷,整條巷子的樹上,綁滿了綠絲帶。事後想來,那條巷子,大概是當時全台灣唯一掛上綠絲帶的巷道吧。 
 

三月二十六日,美國Time雜誌香港分社主任波頓小姐(Sondra Burton)與特派員沙蕩(Donald Shapiro)兩人,來雜誌社訪問鄭南榕。他們看到雜誌社大門上綁著綠絲帶,感到很新奇。鄭南榕就對他們說:「菲律賓人民用黃絲帶來歡迎艾奎諾,我們也希望,用綠絲帶來表達人民要求解嚴的共同意願。」
 

有一天,一位朋友跟我聊起,知道我在幫鄭南榕推展五一九綠色行動,半開玩笑說道:「別傻了,五一九當天,搞不好,只有鄭南榕跟你這兩個瘋子,身上綁著綠絲帶,呆呆站在龍山寺那裡。」
 

1986519,鄭南榕所推動的「519 綠色行動」,是四十年來,直接挑戰國民黨的,最大的一場反對戒嚴示威行動。它幾乎聚集了當時所有的黨外菁英,在龍山寺熬過烈日,淋過大雨,從早上十點抗爭到晚上十點。在此之前的黨外運動,很少能夠引起國際媒體的注意。這場龍山寺的示威行動,卻讓國際媒體,如 TimeNewsweek 大幅報導。


而國內的媒體則爭相報導,尤其是《民眾日報》,把它當成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以數個版面,全面報導,因而觸怒了國民黨執政當局,並遭到停刊一週的處分。
 







雜誌圖片提供/江蓋世



(本文原載於199447《自立晚報》本土副刊,現收錄於江蓋世著《鐵窗筆墨》一書)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抱獨立建國夢想—李鎮源(1951~2001 


◎文字整理:邱斐顯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執行編輯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下冊,  

p.150~151



李鎮源院士,台灣醫學界的大老,國際知名之藥理學家。早年貢獻心力、時間於蛇毒研究的醫學領域,晚年則是積極投身於台灣民主、獨立運動之洪流。他堅持理念、絕不妥協、毫無怨尤的精神,猶如一頭雄獅,威武不屈,鎮定從容,自自然然洋溢出一股尊貴的台灣人氣質。


李鎮源院士年輕求學時,是日治時代台北帝國大學(即現今的台灣大學)醫學部第一屆醫學生。一進入醫學院,李鎮源就全心投入「基礎醫學」之研究,他利用暑假時間到解剖研究室做實驗,並發表了生平第一篇學術論文。畢業後,李鎮源繼續追隨台灣醫學之父杜聰明,致力於「台灣產毒蛇的毒物學研究」。李鎮源對「蛇毒」的研究早為國際醫界所肯定,因此膺選為中研院院士,並獲國際毒素學會頒最高榮譽的「雷迪獎」。1985年,李鎮源更出任國際毒素學會會長。



李鎮源擔任台大醫學院院長期間,大力提倡專業制度,廢止台大醫師夜間開業及收取紅包的陋規,扭轉了台大醫學院及台灣醫界的不良風氣。這些重大改革,如果不是憑藉著他對理想的堅持及實踐勇氣,是無法做到的。



國民黨來台主政後,1950年的「台北市工委會」案,國民黨特務利用「言論禁制」的白色恐怖,強行帶走了好幾位台大醫師,其中包括他的好朋友許強(被捕後不久就被槍決)和妹婿胡鑫麟(坐牢多年)。這件事在他的心中烙下很深的陰影。



1987年,陳永興、李勝雄和鄭南榕,開始發起「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要求政府為二二八事件平反。陳永興因此開始與李鎮源有所接觸。1989年,李鎮源曾悄悄到為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殉死的鄭南榕之靈堂行禮致意。



很多人以為李鎮源是從「一○○行動聯盟」才開始從醫學界轉入對政治及社會關懷的。事實上,身為一位師長,他對台大學生的愛護是很重要的觸發劑。他對很多台大醫學院畢業後出國的留學生,因被國民黨列入黑名單而不能回台貢獻所學的事,深感痛心。尤其是在19919月初,到土城看守所探望李應元、郭倍宏等人之後,終於使他對國民黨潛藏於內心數十年的怒火,一發不可收拾。1991109日 ,「一○○行動聯盟」在台大醫學院基礎大樓前的抗爭,年邁的他行動並不落人後。



李鎮源在退休後的日子幾乎是以生命相許,無私地奉獻給台灣社會。他除了積極參與「廢除刑法一○○條」行動之外,也號召 全台 醫師、成立並組織「醫界聯盟」,提倡台灣本土文化、鼓吹台灣重返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加入聯合國、支持「一台一中」運動,推動台灣正名運動、台灣建國運動,甚至籌組成立「台灣建國黨」。



2000年,台灣第二屆總統直選時,親友學生要為李鎮源做壽,他堅持不受,最後則決定將自己的壽宴,改為陳水扁總統的舉辦募款餐會,並成立醫界後援會,以行動支持台灣人總統的誕生。就在這個場合中,陳水扁喊出了「台灣獨立萬歲!」



2001年「反閱兵廢惡法十週年紀念活動」,是李鎮源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為了讓病體衰弱的李鎮源能夠抱病出席參加,陳水扁總統甚至指示承辦單位說,「活動就辦在台大醫學院的門口吧!讓李鎮源院士直接下樓就可以參加了。」當天,陳水扁總統推著李鎮源的輪椅出場。熱愛台灣的李鎮源,不惜以他微弱的氣息呼籲大家,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與言論自由。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撲向蛇籠的火鳥—詹益樺(19571989)

◎文字整理:邱斐顯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執行編輯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下冊,p.74~75

 

俄羅斯的民間傳說裡,有一則「火鳥」的故事: 

當火鳥被伊凡王子抓住而失去自由時, 

火鳥悲哀地唱出:『是誰禁錮了我的翅膀? 

是誰扭曲了我的身體?受了捆綁的身體漸漸僵硬。  

受了束縛的心靈終將死去。 

沒有自由的火鳥,就像風中之燭,漸漸熄滅……漸漸熄滅……』



詹益樺,1957222日 生,嘉義竹崎人。他在黨外時期默默奉獻,1985年底曾為監察委員尤清競選台北縣長助選,在三重地區為「彩虹戰士」尤清發傳單,開始他的黨外義工歲月;並曾先後在許榮淑、鄭南榕所辦的雜誌社擔任發行工作。  

 

19861010日,詹益樺第一次上街頭,參加包圍台電反核遊行示威,舉著「我們反對核電廠!」海報,他默默的跟在謝長廷與洪奇昌後面呼口號。一個多月後,122日,為迎接前桃園縣長許信良闖關回台,到桃園中正機場接機,包括詹益樺在內共35位民眾,遭軍警暴行毆打,並被集體監禁在桃園縣蘆竹鄉海湖軍營,詹益樺被監禁十幾個小時,眼睛紅腫、頭部因而受傷,這個經驗引起他的極大憤怒,也改變了他的一生。

 

位於桃園縣蘆竹鄉的海湖軍營,這是當天專門用來關民進黨人士。這個軍營外面的高牆上,每十幾公尺有一個憲兵站崗,肅殺的氣氛、恐怖的場面,猶如刑場一般令人心生恐懼。詹益樺等三十多人被關在軍營空出來的房間,一直到天色很晚時才被釋放。軍營裡的人用軍用大卡車把他們載到非常偏僻的鄉下地方,放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產業道路上,故意讓他們無法順利回家。


123,詹益樺在黨外公政會青島東路總會與民進黨主席江鵬堅、李勝雄律師、游錫堃省議員、以及在機場被毆打受傷的中執委張富忠共同召開中外記者會,指控國民黨在桃園機場事件中毆打三十幾位無辜的接機民眾。他說:「我這一生絕對不再讓這種代誌發生在我身上」。


為了不再受第二次的屈辱,詹益樺甚至留下遺書,表明他的決心「如果國民黨起訴我,在牢裡我要絕食至死」,以徹底抗議這個不義的政權。



1987年,「六一二事件」前夕,江蓋世帶領群眾到士林官邸拜訪蔣經國總統時,詹益樺與周柏雅全程扛著相當沈重的老式麥克風音箱,走了四個多小時,一路毫無抱怨地加入抗議國安法的遊行行列。





(走在最前方,高高扛著音箱者,即是詹益樺。)



1988116日,「許曹德、蔡有全的台獨案」判刑確定之後,全台掀起一陣聲援活動,詹益樺為了蔡有全被關,義無反顧地投入這場聲援活動。


1988年的520日 ,台灣農民北上請願,詹益樺開著宣傳衝出重圍援救同志,在立法院前爆發嚴重警民衝突的流血事件時,為了抗議立法不公,詹益樺甚至憤而拆下立法院的招牌。


1989519,當鄭南榕的喪禮隊伍遊行到總統府前的時候,迎面伺候台灣人民的,仍舊是大家熟悉的蛇籠、鎮暴警察。鎮暴部隊向和平遊行的民眾噴射強力水柱,引起群眾的憤怒。只是出其不意,一個基層的社會運動草根工作者——詹益樺,在遊行隊伍行進中,竟然把預藏的汽油包在身上,以引火自焚的方式,撲向蛇籠鐵絲網上掛著「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魂」的布條上,用他的生命來向國民黨當局做最嚴厲的控訴。


這幕悲劇讓所有在場的人十分震驚和哀傷。沒想到才送走一個在雜誌社內抵死不從的台灣建國烈士鄭南榕,在鄭南榕的喪禮上,竟又有一個追求台灣民主的基層黨工,以同樣的自焚方式來反抗國民黨。


詹益樺來自台灣社會的中下階層,嚐盡各式各樣的生活疾苦,卻仍然勇敢地加入追求民主自由的行列。在鄭南榕自焚之前,詹益樺南下投入戴振耀草根運動的組織工作,住在戴振耀家裡。他在高雄縣六龜、甲仙、美濃、旗山、大樹、內門等地區,幫助艱苦農民,為農民爭取權益。他過著苦修式的生活,有時甚至以宣傳車為床,從不叫苦。詹益樺的言行舉止令人如此感心,他的自焚更是令大家哀思不已。


198947鄭南榕自焚之後,詹益樺曾在他的日記裡表明,「我願與上帝同在,不願屈服在豬槽下,鬥陣吃饙,作為一個快樂的豬。」面對國民黨這個不公不義的政府,他抱著「寧願死,也不願再受其羞辱」的決心。正是這樣的決心,讓他的行徑有如那隻失去自由的火鳥一般,視死如歸。終於他張開雙手,以十字架的姿勢,在自燃的熊熊烈火中,用身體撲向阻擋民主前進的蛇籠,為台灣人民留下永恆的典範。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4 刺蔣案」三十八周年紀念

     
      自左而右:史明,鄭自才,黃文雄  (圖片提供:鄭自才)

終於回鄉的鮭魚--刺蔣案主角黃文雄返台 



◎ 文字整理:邱斐顯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執行編輯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下冊,p.235~236

  

黃文雄行刺蔣經國,那歷史性的一槍,雖然未能結束蔣家政權,卻讓全世界知道台灣人對蔣家政權的唾棄。

 

1960年代末期,國民黨政權依然對台灣實施白色恐怖統治,而大權在握的蔣介石開始將政權逐步轉移給兒子蔣經國。蔣經國先後擔任黨、政、軍、特各種要務職位,於19651月出任國防部長,19696月出任行政院副院長。

為了建立蔣經國的國際聲望,蔣介石經常派蔣經國出國訪問。

19703月,蔣經國將出訪美國的計畫一經報紙披露,留學美國的台灣學生圈裡,開始有人表示「要給蔣經國一點警告」。

1970418,身為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應美國國務卿羅吉斯的邀請前往美國,做為期十天的訪問,以爭取美國政府對台灣國民黨政府的經濟援助。

早在蔣經國訪美之前,台獨聯盟主席蔡同榮就已先致函給美國總統尼克森,要求美國停止對「蔣家政權」的援助。美國各地的台獨聯盟成員,也在蔣經國所到之處舉行多場示威遊行。

 

1970424,蔣經國原本預定於上午1145分,赴紐約第五街中央公園附近的廣場飯店,應遠東美國工商協進會之邀演講,他原想從隔街的飯店徒步到會場,卻因下雨而改乘汽車。然而,廣場飯店外面早已聚集了一大群台獨聯盟示威抗議的隊伍。

中午12點左右,蔣經國的座車駛到廣場飯店。蔣經國在警察的護衛下登上石階,正走向飯店門口之際,混在抗議人群中的康乃爾大學社會學博士班學生黃文雄,突然自示威的行列中衝出來,朝蔣經國背後開出那歷史性的一槍。

黃文雄開槍的那一剎那,被身旁的警察發現了。他朝著黃文雄的手肘劈了過去,讓手槍失去了準頭,隨後三名警方人員將黃文雄撲倒在地。而當時,黃文雄的內弟,台獨聯盟的秘書長鄭自才,則從人群中跑出來打算救援黃文雄,兩人同時都被美國警方逮捕。

台灣留美學生黃文雄與鄭自才兩人行刺蔣經國一事,是震驚中外的政治暗殺事件,「424的槍聲」驚醒了國民黨統治者,也喚醒了沈默許久的台灣人。

在籌劃「424刺蔣案」時,鄭自才一邊在紐約一家建築事務所工作,一邊擔任台獨聯盟的秘書長。

黃文雄,1937年出生,台灣新竹人。1967年赴美時先就讀於匹茲堡大學,後來加入台獨聯盟。事件發生時,他在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黃文雄那革命性的一槍,成功地向全世界控訴蔣家的罪行。黃文雄被捕時,高喊著:「讓我像男子漢般一樣站起來!」充分展現出他不平凡的骨氣與尊嚴。全球各地的報紙都以很大的篇幅,報導這件「424刺蔣事件」。鄭自才和黃文雄成了台灣人的英雄。營救鄭、黃兩人的捐款四處湧來,海外的台灣人湊足了錢,分別以九萬元及十萬元的美金,才將兩人保釋出來。

 

這次的刺殺行動雖然失敗了,但是給國民黨的蔣家政權一個大大警惕。蔣經國返台後,為避免被暗殺的歷史重演,自此不再踏出國門。兩年後,1972年接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極力推動所謂的「吹台青」政策,開始起用台籍政治菁英,謝東閔、林洋港、李登輝、邱創煥、施啟揚等獲重用,被稱為「台灣本土化」的開始。 


「刺蔣案」的審理拖了一年多,19715月中旬,美國法院的陪審團判決兩人有罪。197176日 ,刺蔣案宣判,黃文雄、鄭自才兩人棄保逃亡。鄭自才先逃至瑞士,轉到瑞典;此後分別在瑞典、英國、美國的監獄服刑。最後鄭自才才在1991622日 ,以「黑名單闖關」的方式成功地現身在陳婉真的「叛亂餐會」上。


然而,黃文雄卻是二十一載,杳無音訊。九○年代,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下,陳菊在歐洲見到黃文雄。陳菊因而在台灣的報紙上,發表一篇〈是的,我真的見到了黃文雄〉。在陳菊的勸說下,黃文雄終於考慮返台。

黑名單中最後一個被解除返台限制的就是刺蔣案的主角黃文雄。199656,黃文雄闖關入境。二年後,19981110日,黃文雄被政府查獲,控以違反國家安全法第三條,未得許可入境罪名起訴。




附註:2005年,當我編輯《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時,礙於篇幅與版面的安排與設計,未能將鄭自才在刺蔣案之後的個人境遇,做一個完整的描述。





4月24日至 5月24日,鄭自才將於「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舉辦個人油畫展「自由的風佇底吹」,中央社英文網站上,有鄭自才個人完整的英文簡介:

http://www.cna.com.tw/cnaeng/vistaphoto/engexhibition.aspx?Artc_ID=72&CatL_ID=K&CatM_ID=K02 



下列圖片由鄭自才提供。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民進黨組黨關鍵人物

——傅正(19271991

 

◎ 文字整理:邱斐顯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執行編輯  

 

◎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下冊,p.134~137 

 

 

四十年來,我在台灣所追求的,

甚至不惜以自由為代價,  

乃至生命為代價所追求的,

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 

第三還是民主,除了民主,

只有民主。   ——傅正



傅正,黨外人士都尊稱他為「傅老師」,是民進黨建黨十人小組的成員之一,也是民進黨草創時期的功臣。傅正老師的個性耿直,是一位道道地地的有學問、有良心、有反省能力的外省人。因為他對民主自由的熱愛,使他在以台灣本土菁英為主流的民進黨內,相當為人敬重。

 

 

 

傅正,本名中梅,1927年生於江蘇高淳,青年時期正好遇上二次世界大戰的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使他求學過程頗為坎坷。抗戰末期,傅正曾經響應蔣介石「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加入青年軍的報國行列。二次大戰後,傅正得以復學,1946年,就讀上海大同大學經濟系。

 

 

隨後,傅正參與學運,並因積極反共,表現傑出優異,1947年,被遴選加入青年軍延安參觀團擔任採訪組長,並且到蔣經國親自主持的嘉興夏令營受訓。一年以後,傅正慢慢見識到國民黨團操控學運的手段,對國民黨大失所望,決心轉往武漢大學政治系,專心治學,追求真理。

 

 

19495月,武漢棄守,傅正隨著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白崇禧的部隊撤退,親眼目睹三十萬大軍覆沒之悲劇,從此痛恨「槍桿子出政權」的惡性循環,堅信唯有民主才能救國,立誓終身為民主自由而奮鬥。

 

 

1950年到台灣之後,傅正參加國防部政幹班,1952年,再調政工幹校,負責訓練政工幹部。1953年,傅正認清了蔣介石父子之家天下的心態,以本名向雷震所辦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投稿,開始脫離「蔣經國之路」而走向「雷震之路」。

 

 

傅正在《自由中國》初期,以寫文章批判時政為主,他當時嚴厲指出國民黨一黨專政之私,挑戰國民黨旗下的反共救國團制度,並堅決反對蔣介石三度連任中華民國總統。他不但批判國民黨在台灣的選舉徇私舞弊,更主張成立反對黨,以制衡國民黨。

 

 

《自由中國》後期的活動,則以籌組反對黨為最重要的目標。由於獲得雷震的信任,傅正開始以「中國民主黨」籌備委員兼秘書身分,南北奔走,拜訪台灣各地之黨外領袖,希望能順利組成一個反對黨。




 

 

19606月,雷震、傅正等人結合台灣本土政治菁英,著手籌組反對黨。國民黨終於拿雷震和傅正開刀。94日爆發震驚海內外的「雷震案」,當時33歲的傅正,和雷震同時被國民黨構陷入罪並逮捕入獄。雷震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傅正則被判「感化教育」,63個月。這是傅正第一次參與組黨活動。

 

 

出獄後,傅正先在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教授世界近代史。1972年,傅正到東吳大學政治系任教,一直到過世前,先後講授中國政府、行政法、中國政治學名著選讀、中國憲法與政府、地方政府、中國近代政治史、中國政治思想史。傅正就這麼默默地在校園內散播民主思想的種子。由於他隻身來台,沒有家累,學生們就宛如他的子女一般。他在校園內深得學生的敬重與愛戴。

 

 

雷震案後,台灣民主運動在國民黨政權高壓統治下,沉寂了十多年之後,才有《台灣政論》雜誌出刊。然後陸陸續續的黨外雜誌出刊、被查禁,直到1979年,《美麗島》雜誌出刊。  

 

 

傅正憂慮台灣的民主發展再度遭國民黨政權扼殺,因此便積極介入黨外運動,與當時年輕一輩的意見領袖交往,不但在黨外雜誌上寫文章鼓吹民主自由的思想,同時常常幫黨外公職候選人助選,並協助黨外公職問政。

 

 

然而組黨的夢想仍常存在傅正的心中。因有雷震組黨失敗的前車之鑒,傅正一直很小心謹慎地為組黨事宜構思、佈局。198673日,傅正出面邀請黨外人士聚餐,洽談組黨的可行性。餐後大家在周清玉的家裡,對於進行秘密規劃組黨的事情交換意見。自此之後,大家每週聚會一次,成員有:費希平、傅正、尤清、江鵬堅、張俊雄、周清玉、謝長廷、游錫堃、陳菊、黃爾璇等10人,秘密協商組黨方式、黨章、黨綱、創黨宣言,黨名也由這10人小組討論決定。此小組一直到928日民主進步黨宣布建黨為止,沒有再增減人數。這就是民進黨「建黨10人小組」的由來。

 

 

為了決定民主進步黨的黨綱規章架構,尤清和黃爾璇到傅正家裡,就中外政黨規章做詳細比較,然後向小組提出報告。為了分工起見,宣言部份委由傅正負責研擬工作。其他黨章、黨綱初稿文字的斟酌修正,傅正的貢獻很大,尤其遇到大家意見相左而僵持不下時,就由他來排難解紛。傅正一再告誡大家「千萬不可洩密」,否則會重蹈「中國民主黨」的覆轍。

 

 

傅正在「建黨10人小組」及其後的「18人工作小組」中,均擔任重要文件之研擬,對於創黨文字之斟酌,周密精微,對於制度的參與策劃,建樹甚多,遇困難則盡心調和排解,使創黨工作不致消極轉向。民進黨宣布創黨後,傅正仍強調「人可以抓,黨不能毀」之決心,並提醒創黨同志隨時做萬全的準備,及安排第二波、第三波的人選。

 

 

同為創黨同志的尤清,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許多人當時面對可能全面被逮捕的危險,都有著焦躁、不安、憂慮的心情,唯有他(傅正)始終在謹慎的安排中,勇往直前,沒有任何退縮。」

 

 

民主進步黨創黨後,中央黨部幹部選舉時,淡泊名利的傅正,只屈就於「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之職位,協助民進黨發展黨務。每次開會傅正一定都是最早到。誰遲到,誰沒有來、誰說了什麼話,他都用筆記得一清二楚,所以在黨內也博得「太史公」的封號。

 

 

傅正以一個大陸籍學者的身分,無財無勢,卻因其道德人格與組黨經驗,成了組黨工作小組的召集人,並且在國民黨高壓統治的氣氛中,順利地推動組黨工作。這不只是傅正的第二次組黨活動,也是傅正一生奮鬥努力的結果。

 

 

1990年,傅正因胃癌住院接受化學治療,心中仍掛念著想為雷震撰寫完整的傳記,想為中國民主黨與民主進步黨撰寫組黨歷史。1991510日,傅正病逝於孫逸仙治癌中心醫院,享年64歲。對民進黨而言,傅正已經鞠躬盡瘁了,他終身為民主奮鬥不懈的所做所為,將永遠留在台灣人民的記憶之中。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告別白鷺鷥盧修一(19411998


◎ 文字整理:邱斐顯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執行編輯  

 

◎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下冊,p.256~257


盧修一一生最感人的地方,是他的愛心與正義感。他參政的目的,是「以知識份子的良知拿回台灣歷史之詮釋權」、「以實際行動用心愛台灣」,進而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他參政的態度是,「正直、專業、清廉」。他終其一生,貫徹了「台灣第一、人民做主、弱勢優先」的政治理念。

 

在學術上,盧修一是一個擇善固執的政治學教授。在推動民主運動的過程中,盧修一是一個熱情浪漫的政治家。在國會殿堂中,盧修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治頑童。在個人的生命歷程中,盧修一用心熱愛家人、熱愛鄉土、熱愛台灣。盧修一抱著「為了照顧弱勢人民、申張社會正義」的理念而從政。他喜歡自喻為一隻「白鷺鷥」,在立委任內也提攜了不少後進,更成立「白鷺鷥連線」,後又成立「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致力推廣台灣本土文化與音樂。


 

盧修一,1941年生於台北縣三芝鄉北新庄。六歲喪父,家境困窘。政治大學畢業、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1969年,獲得法國巴黎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1975年返台,受聘於文化大學政治系專任副教授,並兼任行政管理系主任暨推廣教育中心主任。


 

19831月,盧修一在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任內,因與台獨前輩史明通信,而被懷疑涉嫌台獨案件,遭警備總部羅織罪名,由調查局逮捕後,被判三年感化教育,於19833月起拘禁在土城的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19863月期滿出獄後,獲聘為清華大學副教授。1988年,應民進黨主席姚嘉文的邀請,出任民進黨外交部主任。


 

1989年立法委員選舉,盧修一決定在自己的故鄉台北縣參選立委。他加入「新國家連線」,與連線成員共同提出「建立東方瑞士」的台獨政見,以新國家建築師自許,並以第一高票當選。至1995年為止,盧修一連選連任三屆立委,先後獲社運團體、國會記者及媒體民調評鑑為表現優異的立委。任內尤以擔任法治、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折衝議壇,推動法制民主等法案,促進議會民主政治之發展,績效昭彰,時論譽美。




 

由於台北縣的民進黨支持者很多,盧修一又樂於提攜後進,因此他和新潮流系的子弟兵共組「白鷺鷥連線」,以「正直、專業、清廉」作為聯線成員參選公職的基本需求,不斷協助民進黨累積地方上的資源。賴勁麟、李文忠、林錫耀、陳景峻、陳世榮、陳文治、沈發惠等人都是他帶出來的「小白鷺鷥」。


 

1993年,盧修一與他的妻子——音樂家陳郁秀女士,成立「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致力推動本土文化,整理台灣音樂史料、出版及發表等等工作。1995年,「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音樂一百年」系列活動,成果豐碩。


 

1995年,盧修一發現罹患肺腺癌之後,進入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接受治療。在三年艱辛的抗癌路上,盧修一始終不改其達觀開朗的個性,憑著堅毅的意志,勇敢面對癌症。1997724日,熱愛台灣的盧修一,不顧身體的病痛,堅毅地完成其生前攀登台灣第一高峰「玉山」的願望。


 

19971128,台北縣長選前之夜,因為接受癌症化學治療影響視力、聽力、平衡感的盧修一,不顧醫師的勸阻,親自出席台北縣長候選人蘇貞昌在板橋市的最後一場造勢晚會。

 

由於一來感慨自己無法再為選民服務,因病不得不放棄參選台北縣長的夢想,二來擔心國民黨在台北縣的選情看好,將剝奪民進黨繼續在北縣執政的機會,在競選演講台上因病而顯得弱不禁風的盧修一,突然向在場的數萬群眾,演出「深情一跪」,拜託選民為蘇貞昌拉票。盧修一的「驚天一跪」,透過當晚的電視新聞不斷地重播,深深地感動了台北縣的選民,也扭轉了當年台北縣的縣長選情。

 

1997年底病危時,盧修一仍不忘關懷器官移植患者,因而囑咐他的夫人陳郁秀積極舉辦「關懷生命、關懷社會」的慈善音樂會,以推動國人捐贈器官之觀念,更呼籲政府將此醫療行為納入健保。199871日,此案終於正式納入健保。

 

199886日,努力與癌症搏鬥數年的盧修一,安詳地走出人生的舞台,步入台灣歷史之中,留給敬愛他的台灣人民無限的追思與懷念。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牛背上的民主騎士

——郭雨新
19081985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
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 文字整理:邱斐顯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執行編輯  

◎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上冊,p.179~182

 

 

 

 


郭雨新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不朽的老兵,他為台灣人爭取民主權益,使他贏得「台灣民意領航者」的地位,他生平最大的理想便是組織反對黨,讓台灣早日達到政治民主化的境界。「民主」一向是郭雨新一貫的堅持,他認為「民主是世界的趨勢,是隨時可以聽到的聲音、歷史的潮流,任何地區、任何人都阻止不了這個歷史的潮流。」

 

1908824,郭雨新出生於宜蘭市,1931年進入台北帝國大學,靠著本省巨富林松壽先生學費的贊助,他才能順利讀書、完成學業。19343月自台北帝國大學(台灣大學的前身)農業經濟系畢業,畢業後即進入林松壽的公司——「林本源會社」擔任經理,隨後到上海和北京經商。郭雨新在戰後回到台灣,所經營的生意非常成功。

 

1949年,郭雨新以青年黨代表身份,獲得遴選擔任台灣省參議會的參議員,1951年以最高票當選台灣省第一屆臨時省議會議員,之後長達21年連任了四屆省議員,前前後後共擔任了25年的省議員,並與吳三連、郭國基、李萬居、李源棧、許世賢並喻為「省議會五龍一鳳」。
 

郭雨新畢生投入民主運動,問政犀利,故有「小鋼砲」之稱。1960年,他曾參與雷震、傅正籌組的「中國民主黨」,是該黨的7位常委之一。1960年代末期,美國駐華大使馬康衛被國民黨懷疑為「搞台獨、搞顛覆」的專家,與美國大使館關係密切的郭雨新,也因而被國民黨視為頭痛的問題人物,自此,郭雨新就得不到國民黨的出國許可。 


1972
年,郭雨新欲競選連任省議員,因國民黨無理打擊、破壞而放棄競選。1973年,郭雨新以省議員身份參選監委。而黨外陣營也曾經為了這次監委選舉,發動一次空前絕後的全省大團結,大家都認為郭雨新應該可以拿到最高票了。不料,國民黨出動黨、政、軍各方壓力,強力介入選舉,恐嚇省議員們不得投給郭雨新,並宣稱將以選票編號、集體亮票方式監控選票流向。郭雨新得知上情,為了避免造成省議員同仁困擾,遂採「零票落選」以示抗議。
 

1975
年底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時年67歲的郭雨新參選立委,選區分布台北縣、基隆市與宜蘭縣,郭雨新在張俊宏的文宣策劃下,訴求「不死的虎將——郭雨新」、「烈士暮年、壯心未已」,成功地掀起選戰聲勢。選前,郭雨新當選的呼聲最高,然而開票之後,廢票竟逾8萬多張,創下選舉史上廢票的最高記錄。郭雨新的落選,可說是國民黨在台灣地方選舉史上最醜陋的作票污點。該次選舉,以及選後的選舉官司,由兩位法律顧問林義雄、姚嘉文合寫《虎落平陽》一書,詳實記錄所有過程。
 

1977年,由於郭雨新向國民黨政府申請出國許可申請了十年,一直未獲執政當局首肯,在吳三連和許金德的作保下,國民黨政府終於讓步,同意讓郭雨新出國去探視兒女與孫子。417日這一天,他離開了心愛的台灣,誰知道這竟是他與故鄉的永別之行。

 

19781月,郭雨新在美國宣布參選台灣總統,海外數十個團體登報在《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 買下半頁廣告,以中英文刊登「擁護郭雨新競選總統」的決心,並登出他的五項政見: 

 

一、 台灣總統應由台灣人民選出。
二、 國民黨國民大會決不代表台灣人民。
三、 郭雨新先生才是台灣人民的總統候選人。
四、 台灣未來地位應由台灣人民決定。
五、 台灣人民要建立自己的政府與國家。 

 

1979年,郭雨新在美國成立「台灣民主運動海外同盟」,出任主席,每兩週發行一期同盟《快訊》,主要記載台灣黨外運動的消息,讓海外台灣同鄉瞭解。 

 

直到198582日郭雨新逝世於美國維吉尼亞州亞歷山大醫院,國民黨才允許他魂歸故土。在美國舉行完追悼會後,他的遺體根據其遺囑,運回台灣安葬在陽明山。 

 

郭雨新的一生,可以說是一位在野人士在威權體制下,為台灣人爭取權益與尊嚴的歷史縮影,郭雨新扮演著對黨外民主薪火相傳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結合台灣老中青三代,讓台灣的反抗精神、民主思潮沒有斷裂,使民主種子得以繼續發展。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外省籍台大教授張忠棟---堅台灣獨立


◎文字整理:邱斐顯
---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執行編輯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
p. 270~271

◎圖片攝影:邱萬興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著者



張忠棟抱病上台,第一句話就用慢條斯理的口氣對民眾說:「各位父老兄弟姊妹,非常抱歉,我因為剛從醫院出來,打過的麻醉針還沒有完全退,現在嘴唇還是麻麻的,不能完全控制﹐如果說話不清楚,請大家多多原諒。」話一說完,全場報以如雷的掌聲。



自由主義學者—張忠棟教授(
1933~1999)

在台灣崎嶇坎坷的民主運動道路上,張忠棟教授曾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率性,展現一個正直知識份子的風骨,投身民主改革運動。對於時政,他不斷提出真摯的呼喚、痛切的針砭。

在台灣民主運動的過程中,從一個所謂的「外省籍」教授,轉變成一個徹底支持台灣獨立的「新台灣人」,張忠棟教授的言行思想一直是隨著時代改變而自我調整。

不論是早年處身在國民黨,或是後來加入民進黨,甚至到最後因理念不合而脫離民進黨,張忠棟教授始終是言行一致的自由主義學者。

張忠棟,1933年出生於漢口市。1949年來到台灣,唸完台南二中,考上台大歷史系。大學畢業、服役後,曾任教於新竹中學。1959年考上台大歷史系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後,在系裡任教。隨後又前往美國,取得密西根州立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1973年返台,在母校、母系講授美國史、美國外交史、中美關係史等課程,並兼任中研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1975年10月,在楊國樞、胡佛等台大教授的邀請下,張忠棟加入《中國論壇》的編輯委員會,開始以溫和理性的方式臧否國是。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前,台灣政治的戒嚴氛圍肅殺,張忠棟經常挺身而出,宣揚自由主義的理念,力主台灣應該民主化。

1979年12月,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張忠棟、楊國樞、胡佛、李鴻禧等四位「自由主義」學者的台大教授,企圖發表一份聲明,呼籲國民黨政府「明辨事實真相,不要趕盡殺絕」,來營救黨外人士。這份聲明後來因聯合報與國民黨當局的封殺而無法刊出。這四位台大教授因此被國民黨軍方以及保守份子視為眼中釘,甚至被封為自由主義的「四大寇」、「四大毒草」。自此之後,這幾個教授在戒嚴時期參加民主運動的過程中,備受國民黨情治機關的騷擾和打擊。

八○年代之後,台灣黨外運動風起雲湧,張忠棟則試圖站在「自由主義」的立場,協助黨外,制衡國民黨,並要求國民黨貫徹民主憲政。「黨外公政會」得以順利成立,張忠棟、楊國樞、胡佛、李鴻禧等四人居中協調,出力不少。1986年,民進黨突破黨禁之後,張忠棟教授更是毫不保留地為民進黨人士助選站台。 

在台灣的民主浪潮裡,張忠棟教授的身影幾乎是不曾缺席的。1989年,要求修改「大學法」;1990年,要求「反軍人干政」的示威抗議活動中,都可以看到張忠棟教授積極投入與參與。

隨著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進展,民進黨的政治理念也從要求「民主」,漸漸轉變為要求「台灣獨立」。過去幾位曾在戒嚴時代極力主張自由主義的外省籍學者,卻在台灣獨立的聲浪高漲時退縮卻步,只有張忠棟教授例外。張忠棟教授堅持「自由主義」的理念不變,卻在台灣的統獨論戰之爭中,更有其「大是大非」的明確抉擇。 

 

 1990年12月,第一個認同台灣獨立理念的學術團體「台灣教授協會」在籌備創會期間,討論創會宗旨。張忠棟教授曾發言明講:「『認同』這兩個字,用字太不積極,應該改成『促進』台灣主權獨立才夠積極。」接著,張忠棟教授毫不遲疑地加入「台灣教授協會」。 

1991年4月,張忠棟教授因看不慣國民黨「踐踏民主憲政」的作法,憤而退出中國國民黨。1991年8月,張忠棟教授加入民進黨,並積極參與在8月召開的「人民制憲會議」,參與「台灣憲法草案」的研議。1991年年底,張忠棟教授獲民進黨提名並當選為不分區國代。1991年9月,張忠棟教授抱病參加廢除惡法刑法一○○條的「一○○行動聯盟」靜坐行動。在靜坐示威中,身體虛弱的他被警察強行抬走,但其堅毅不拔而抵抗強權的神情,卻是令人動容。

1992年4月21日,在民進黨推動的「總統直選運動」大遊行中,張忠棟教授帶領群眾高呼「總統直接民選」、「台灣獨立建國」的口號。1992年8月23日,他加入「『外省人』台灣獨立協進會」。
 

張忠棟教授後來因罹患肝癌,身體違和。患病期間,他仍熱心參與各種有關「民主」、「憲政改革」及「台灣獨立」的群眾運動。有一次在中山足球場的一場大型的演講會上,張忠棟抱病上台,第一句話就用慢條斯理的口氣對民眾說:「各位父老兄弟姊妹,非常抱歉,我因為剛從醫院出來,打過的麻醉針還沒有完全退,現在嘴唇還是麻麻的,不能完全控制﹐如果說話不清楚,請大家多多原諒。」話一說完,全場報以如雷的掌聲。張忠棟教授為台灣民主、獨立運動的這份心力,讓台灣人民深深感動不已。 

有一次聚會中,張忠棟教授和同樣罹患肝癌、熱衷台灣獨立運動的林永生碰面。因為兩人初次見面,李筱峰教授便從旁介紹他們兩人互相認識。張忠棟教授和林永生寒暄後,得知林永生也患了相同的病症,就握起林永生的手,笑著說:「我們倆真是雙重同志。」

1997年,國民黨、民進黨兩黨聯合修憲期間,張忠棟教授因理念不合而選擇離開民進黨,但他的理念仍深受民進黨人士的敬重。 

1999611日,張忠棟教授病逝於台大醫院,遺體捐給台大醫院。張忠棟教授過世後,親友依其生前意志,不發訃文、不舉行公祭,僅於619日在台北市和平東路的靈糧堂舉行簡單而隆重的告別儀式。

 

(參考資料來源:李筱峰教授、《新新聞》週刊……)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