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6)
- Sep 18 Wed 2013 00:34
搬家進行中
- Feb 28 Tue 2012 21:49
二二八的聯想
【為愛朗讀-The Reader】劇中女主角漢娜,當年因為不識字,
為了謀求一份工作,進而加入了納粹的黨衛軍,參與「集中營」的管理工作。
希特勒戰敗之後,隨著要求嚴審當年配合執行勤務的相關人員,漢娜面臨審判的命運。
文/邱斐顯
經過數十年後,
每年的「二月二十八日」,
已成了「國定假日」,
年輕一輩的人,甚至也搞不清楚
為什麼「二月二十八日」要放假。
而當初努力爭取把「二二八事件」公諸於世的政黨
--民進黨,
此後除了每年的遊行紀念之外,
也沒有更進一步要求追查
當年參與整肅台灣人民的官員或是警員等的動作。
我不禁想起【為愛朗讀-The Reader】這部電影。
不斷地談論「二二八事件」,
不斷地推動「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不斷地在全台各地以「走上街頭」的方式,
讓這段被國民黨政權長期湮滅的史實,重新在台灣社會中浮現。
1987年6月,我大學畢業,走出校門,
我尋尋覓覓,想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正好前衛出版社在徵求《台灣新文化》雜誌編輯,
我寄出我的履歷表之後,
還十分擔心自己不知能否得到面試的機會,
畢竟我讀的是社會系,而不是與編輯採訪相關的科系。
與前衛出版社的社長林文欽面談之後,
我猜想,雖然在編採技巧上,我是門外漢,
但是我喜歡看書,也喜歡寫作,我應該會喜歡這份編輯工作。
不久,社方來電,我有機會可以試試這個編輯工作。
當時,前衛出版社的社址在天母,而我家在忠孝東路上,
每天光是通勤上下班,就要花去我兩個多小時的車程。
但是想到這份工作可以讓我讀書、讓我寫作,再遠的路程我也接受。
剛開始上班時,我不知道我究竟能做什麼?
社長告訴我,「我們還沒有找到總編輯,所以還無法進行編務。
妳可以先把出版社裡的書,或是前幾期的《台灣新文化》雜誌看一看。」
上班可以看書,這是多快活的事!
讀著讀著,當我讀到了早先幾期出刊的《台灣新文化》雜誌,
我才知道「二二八事件」的來龍去脈。
更讓我震驚的是,「二二八事件」台北市的出事地點,天馬茶房,
竟然就位於我的老家所在的巷子口附近。
我的老家在大稻埕,我出生時的舊家地址就在南京西路344巷上。
而法主公廟就位在南京西路344巷口。
我讀國中之前,這條巷子一直是我的兒時嬉戲玩耍之地。
而我的童年記憶,只剩下廟會、每年農曆五月十三大拜拜、巷子裡搭起的戲棚,
以及戲棚上演出的歌仔戲、布袋戲。
我從來沒聽過什麼「二二八事件」。
我怎麼去想像?
那條我兒時玩耍嬉戲的巷弄,
那條我只知拜拜、廟會的巷弄,
那條常常上演我愛看的歌仔戲、布袋戲的巷弄,
就在這條巷弄的對街,
竟曾發生那麼驚天動地的血腥殺戮事件,
而在賣煙婦人林江邁被毆之後,
第一位在大稻埕不幸遭到槍殺的年輕人陳文溪,
算來也不過與我父親邱玉崑相近的年紀。
(關於邱玉崑,請參見:悲歡人生的31歲)
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13822233
下班後,我把雜誌帶回家仔細閱讀,
我問起了父親:「怎麼你以前都沒告訴過我?」
父親對我解釋:「沒有人敢說呀!」
在那個噤若寒蟬的年代,
「二二八事件」不但是一個恐怖的屠殺事件,
也讓所有的台灣人嚇得集體禁聲不談。
父親說:「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只有十六、七歲而已。」
25年前,我開始接觸「二二八事件」的報導。
此後,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學術研究報告陸續出籠,
要求公布「二二八事件」的真相,
要求紀念「二二八事件」的願望,
要求平反「二二八事件」的聲浪,
隨著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呼聲,不斷地往前推進。
經過數十年後,每年的「二月二十八日」,已成了「國定假日」,
年輕一輩的人,甚至也搞不清楚為什麼「二月二十八日」要放假。
而當初努力爭取把「二二八事件」公諸於世的政黨--民進黨,
此後除了每年的遊行紀念之外,
也沒有更進一步要求追查當年參與整肅台灣人民的官員或是警員等的動作。
我不禁想起【為愛朗讀】這部電影。
「由德國作家徐林克(Bernhard Schlink)原著《我願意為妳朗讀》小說所改編。15歲德國少年麥克和成熟女子漢娜(凱特.溫絲蕾)秘戀,發展出驚世駭俗並超越道德界線的禁忌愛情。他們耽溺性愛之餘,為漢娜朗讀小說變成倆人間最纏綿的心靈之交。但隱藏在這段愛情背後,卻是一個讓德國人永遠無法抹滅的歷史悲劇。戰後多年他們在法庭上不期相遇,法律見習生麥克發現了被審判的漢娜,這輩子引以為恥的最大秘密…。」
(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m/helenna/archives/8592653.html)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希特勒掌權,設立集中營,
對猶太民族實施殘酷的種族大屠殺。
【為愛朗讀】劇中女主角漢娜,當年因為不識字,
為了謀求一份工作,進而加入了納粹的黨衛軍,參與「集中營」的管理工作。
希特勒戰敗之後,隨著要求嚴審當年配合執行勤務的相關人員,漢娜面臨審判的命運。
我同情漢娜因無知而成了幫兇,在電影劇情裡,她也為當年的行為付出二十年的牢獄生涯。
看到這樣的劇情,我常常在想,台灣何時才能有個對「二二八事件」的審判呢?
- Feb 27 Mon 2012 22:21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由來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由來
圖片提供/邱萬興
文字整理/邱斐顯(《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執行編輯)
當你在放「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假期時,
請想一想,
這是當年多少不幸的前輩犧牲生命,
多少不幸的家屬心頭至痛,
以及後來多少勇敢的前輩積極爭取而來的紀念。
1947年,全台爆發「二二八事件」。1949年國民黨全面撤退來台。
1950年代,蔣介石政權在台灣實施「白色恐怖」統治。
此後,沒有人敢再論及死傷慘重的「二二八事件」。
直到鄭南榕開始辦雜誌,
不斷碰觸「二二八事件」這個禁忌話題,
一再挖掘史實,「二二八事件」的神秘面紗才逐漸被揭露。
1987年2月4日,鄭南榕提出「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紀念」,
鄭南榕並與陳永興醫師、李勝雄律師發起「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共十四個民間團體派代表參加。
鄭南榕擔任召集人,
會中提出要求公布真相、平反冤屈、撫慰死難家屬、
興建紀念碑和紀念館、定二二八為和平日等訴求,
並在全台舉辦演講會及遊行活動。
1987年2月14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與謝長廷服務處
在台北市日新國小舉辦第一場「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紀念演講會」。
1987年2月26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在嘉義市舉行遊行、祭拜活動。
下午三時,兩百多人在黨外嘉義聯誼會前整隊出發,遭到上千名憲警的圍堵。
鄭南榕(圖左)為紀念二二八和平日活動,與林宗正牧師(圖右)並肩走上街頭。
198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40週年紀念」在台北與高雄舉辦大型集會,
民進黨中央黨部在台北市永樂國小主辦「二二八和平日演講會」,
數萬民眾參與,會後遊行到淡水河十三號水門,舉行祭拜二二八冤死英魂之儀式。
1987年2月28日,宜蘭地區舉辦「二二八事件四十週年紀念」,
該日也是「林義雄母親與孿生女兒祖孫三人逝世七週年紀念」。
1987年3月7日,「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舉辦第一階段最後一場「二二八紀念說明會」,
於彰化縣政府廣場前集合,準備舉行遊行活動時,遭到數百名鎮暴部隊強力阻撓與壓制,
爆發激烈衝突,宣傳車被鎮暴部隊用警棍擊毀。
1995年2月28日,李登輝總統參加台北新公園二二八紀念碑落成典禮,
以國家元首身分,代表政府向二二八受難家屬表達歉意。
1997年2月23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二二八補償條例」,
明定2月28日為「和平紀念日」。
「二二八事件」經過了四十年,
才開始有人談論它。
經過了四十八年,
李登輝總統才以國家元首身分,
代表政府向二二八受難家屬表達歉意。
經過了五十年,
立法院才三讀通過「二二八補償條例」,
明定2月28日為「和平紀念日」。
當你在放「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假期時,
請想一想,
這是當年多少不幸的前輩犧牲生命,
多少不幸的家屬心頭至痛,
以及後來多少勇敢的前輩積極爭取而來的紀念。
- Sep 12 Mon 2011 13:30
2011 September 媒體研究相關的參考書單及網址
媒體研究相關的參考書單及網址
真理大學 人文與資訊學系
【媒體與溝通】講師邱斐顯
(一)、媒體研究相關的書籍:
《認識媒體:人的延伸》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1288
作者:麥克魯漢 Marshall McLuhan
譯者:鄭明萱
出版:貓頭鷹出版社
英文版首版1964年,再版:1994年,
中文版:2006年9月28日
《數位麥克魯漢》
Ditigal McLuhan: 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 Millennium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24467
作者:保羅.李文森 Paul Levinson
英文版出版日期:1999年
中文版出版日期:2000年
出版:貓頭鷹出版社
- Feb 14 Mon 2011 22:57
真理大學 通識課程 【民主與人權】參考書目(4)
- Feb 14 Mon 2011 21:11
真理大學 通識課程 【民主與人權】參考書目(2)
- Feb 14 Mon 2011 17:39
真理大學 通識課程 【民主與人權】參考書目(1)
- Nov 16 Mon 2009 18:23
書海中覓得寶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閱讀心得 作者:江佳盈
- May 24 Sun 2009 18:40
畫家杜振宏的鄉居形色
編輯/邱斐顯
http://beta.cna.com.tw/vistaphoto/exhibition.aspx?Artc_ID=1736&CatL_ID=K&&CatM_ID=K01
畫家杜振宏,1958年出生於苗栗後龍。1972年,就讀國中時,獲全縣水彩寫生第一名。1975年,就讀竹南高中時,對外美術比賽,獲獎無數。1977年,轉讀復興美工科,水彩、素描、油畫、雕塑多次獲獎。
1979年,杜振宏服役陸軍野戰部隊,擔任軍中美術製作。1982年,於台北開設廣告設計公司。1983年,他首創立體紙雕卡片,並獲雙獎。1985年,獲邀木柵動物園景觀雕塑工程製作。1987年,成立杜振宏工作室,承接原型雕塑開發設計。
從就學到就業,杜振宏雖然喜歡藝術創作,不過,卻也多年不曾持續提筆畫畫。他坦承,自己曾目睹一些藝術家,因為醉心創作而無以維持生計,有些畫家甚至為了經濟因素,遷就市場需求而作畫。
基於這些因素的考量,他全心投入「事業發展」,1990年,開發陶瓷與日本和紙結合之禮品;1991年,開發專利霧山林品牌噴霧加濕機;1993年,投資國蘭市場培育花藝雙條件以上特殊品種;2007年,培育台灣原生牛樟芝並開發第一台靈芝培養展示箱。
事業有成之後,2008年,杜振宏才展開他生命中的首次個人水彩畫展。這次,於嘉義梅嶺美術館展出的水彩個展,則是第二次。
(杜振宏水彩畫,半間古厝)
杜振宏從小生長於純樸小鎮-苗栗後龍,西有海岸漁村之美,東有群山環繞美麗山城。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物換星移,舊時景物早已消失泰半。因此他憑著自己的感覺,與對鄉土的熱愛和執著,尋找可感動或共鳴的畫面,即使是偏牆一隅或一磚片瓦,雖非壯麗宏偉,卻在在觸動著他的舊時記憶。這些鄉村田園景色,就是他作畫的泉源。
(杜振宏水彩畫,尋田水)
(杜振宏水彩畫,午後絲瓜棚下)
(杜振宏水彩畫,荷塘水映)
(杜振宏水彩畫,希望之春)
(杜振宏水彩畫,秋荷鷺鷥)
杜振宏的畫筆勾勒出對家鄉景物的思念,這些創作,不但呈現台灣鄉土之美,記錄了台灣鄉間生活的點點滴滴,也讓當下生活於科技及都會之人們,喚起無限的思鄉之情。
- May 01 Fri 2009 16:53
藉口?
《藉口》的文章,是他本人最大的諷刺;更諷刺的是,國內許多七年級生的莘莘學子才剛讀過不久,他就做了一個「反面教材」。老師該不該隨機教育學生?還是把這個問題略過不談?或者把問題丟給家長去面對?
- Feb 25 Wed 2009 21:19
快樂小幫手支票
- Dec 05 Fri 2008 21:52
好好把握「六年」的填鴨式教育?!
- Oct 19 Sun 2008 23:52
向93歲的高齡泳者楊振海致敬
(圖中戴泳帽、蛙鏡,身披毛巾者,為93歲高齡的楊振海)
向93歲的高齡泳者楊振海致敬
文/邱斐顯
10月18、19日兩天,「2008年全國成人分齡游泳錦標賽暨國際邀請賽」,在台北縣三重市立中興游泳池(三重市集美街57號)舉辦。
這場全國成人分齡游泳錦標賽,個人比賽部分,從18~24歲的零級,到90~94歲的十四級,總共分為十五級組。
10月19日上午,男子五十公尺自由式比賽項目中,有一位全場最高齡的泳者,93歲的楊振海先生(其隸屬團體為三重市游泳委員會),下水參加「第十四級」組的游泳比賽。
由於這個年齡組,只有他一人報名參賽,當大會主持人報出他的年齡時,在場觀眾個個報以熱烈的掌聲鼓勵。為了節省比賽時間,大會將他與十三級、十二級組的泳者併組比賽。十三級組的參賽者有一位,年齡是85~89歲;十二級組的參賽者有5位,年齡是80~84歲。
這七位參賽者走到各自的水道站台上時,全場觀眾莫不肅然起敬。93歲的楊振海事先躍入池中,他不採用跳水方式參賽,而是採用蹬牆方式參賽。其他人則是在槍響之後,跳水入池比賽。
這些八、九十歲的泳者,他們參賽的精神,實在可嘉。他們入池開始游動之後,個個身手靈活矯健,不輸給一般中年人。坦白說,如果不是大會報出他們的年齡,恐怕我們也猜不出來的。
而93歲的楊振海先生更是令人敬佩。他的泳姿優美,雙手以自由式高肘的姿勢在水中划行。他雖因年紀最大,泳速不快,卻獲得全場觀眾目光的焦點。他在池中動作優雅輕盈,岸邊觀賽者幾乎人人起立鼓掌,為他 五十公尺 比賽的全程加油喝彩。
巧的是,今天正好是他的生日。等他上岸,大會主持人宣佈此事之後,大家興奮得為他唱起「生日快樂歌」。
在生活哲學這門課中,楊振海是一個很特別的榜樣。他雖不像兩天前剛過世的企業名人那麼有名;這場游泳分齡賽,可能也沒有什麼媒體報導他,但他今天入池參賽的表現,卻更令人激賞,也令在場人士印象深刻不已。「老當益壯」的封號,他得之無愧。
- Oct 05 Sun 2008 22:51
我就是要參加--奧運精神,志在參加
我就是要參加--奧運精神,志在參加
文/邱斐顯
2008年北京奧運已經落幕,各式各樣的運動項目,世界各國的金牌、銀牌、銅牌得主,不但是奧運場上風光的焦點,也是該國至高無上光榮的象徵。這些琳瑯滿目的個人及團體獎項裡,你能夠記得多少出類拔萃的世界體壇菁英?
奧運場上,到處充滿著參賽運動員背後動人的故事。
有的參賽者,成績優秀,甚至刷新紀錄,最後勇奪獎牌;有的參賽者,成績未達決賽的標準,初賽階段就慘遭淘汰。然而,不管有沒有得獎,「參加奧運」就是一種榮耀。為了參賽,他們歷經了無數的磨難與試煉,他們堅持參賽的信念,正展現了奧運的精神--志在參加。
一、台灣跆拳道選手蘇麗文—為父為己,倒地再戰
台灣女將蘇麗文,杜哈亞運曾勇奪金牌,今年8月京奧跆拳道比賽,首戰左膝蓋就受傷,教練團建議她退賽,但蘇麗文堅持出賽,她強忍傷痛,幾乎以單腳完成敗部復活。此後,她每賽完一場,傷勢就更加惡化,教練團甚至打算宣佈棄權。然而,她每次倒地爬起後,都一再流露出堅定不移的眼神:「我還要拚!」這是蘇麗文第一次參賽奧運,卻也是她最後一場的戰役,教練團也只好成全她。
蘇麗文不顧自己左膝受傷,堅持參賽,其實是為罹患鼻咽癌的父親蘇文清而拼。蘇麗文從小就與父親感情深厚。這次為了拼奧運,家人怕影響她的練習,一直沒告訴她父親罹患鼻咽癌第三期的消息,直到今年二月,她由南韓移地訓練返家時才發現這個事實。她為此難過得和父親抱頭痛哭。
蘇麗文父女兩人,北京奧運賽前曾互許諾言,蘇麗文要拚奧運獎牌、蘇爸爸要拚健康。蘇麗文說:「這是很重要的承諾,不能開玩笑。」
三場比賽下來,她一共痛倒在地十一次。她的左膝前十字韌帶及外側副韌帶,都有明顯撕裂傷,而且左腳第四腳趾也已骨折,即使是如此嚴重傷勢,她仍堅持到底,撐到銅牌戰驟死賽,硬是拼到第五名的成績。她一戰再戰的精神,幾乎感動了所有的奧運觀眾。她,得不得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已澈底發揮了運動家的精神。
二、德國舉重金牌的史丹納—愛妻驟逝,為妻一圓「奧運」夢
另一個動人的故事,是105公斤 以上舉重金牌得主--德國選手 Matthias Steiner史丹納。他原籍奧地利,2004年參加雅典奧運,因成績不理想,甚至被奧地利媒體強烈批評指責。
後來,他認識了生命中的伯樂--德國籍的Susann蘇珊。他們兩人相戀,並於2005年初結婚。婚後,史丹納申請德國國籍。蘇珊不但支持他、鼓勵他繼續朝「舉重」比賽努力,甚至也為他的「2008北京奧運」之旅而存錢。此後,他們夫妻兩人更以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為共同目標。
但是,蘇珊不幸於2007年暑假因車禍意外喪生。蘇珊臨終前,史丹納趕到她的病床邊,許諾要為她努力爭取奧運金牌。妻子喪生的悲劇,讓他的體重驟然下降了七、 八公斤 。然而,他還是打起精神,鼓起勇氣,繼續努力自我訓練。
2008年初,史丹納才順利入籍德國。過去三年,則因國籍問題,他一直無法參加任何比賽。今年京奧舉重會場上,參賽的還有上一屆奧運金牌選手,原本史丹納的舉重成績不被看好,因此當他擊敗其他選手,成為金牌得主之後,他激動得拿出已逝的愛妻照片,獻上他最深情之吻。這一幕深深感動了現場,以及電視、電腦螢幕前數十億的奧運觀眾。
蘇珊是鼓勵史丹納參加北京奧運的最大動力,她雖不在人世,對史丹納而言,參加京奧,就是對愛妻實現承諾。他隨身帶著蘇珊的照片,就要是告訴她,「我帶妳來參加北京奧運」了。
三、巴勒斯坦長跑選手阿爾馬斯里—穿越以巴戰火的運動員
上一次巴勒斯坦參加奧運的紀錄,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往後十多年,戰火肆虐下的巴勒斯坦,不曾再參加過奧運。
此次京奧,共有四位巴勒斯坦籍的選手參賽。男子 五千公尺 徑賽,巴勒斯坦選手Nader Al-Masri阿爾馬斯里,是唯一一個從加薩走廊到北京參加奧運的運動員。他來自加薩走廊Beit Hanoun 難民營,此地經年累月飽受哈瑪斯(巴勒斯坦另一好戰組織)與以色列的砲火攻擊。
雖然加薩走廊戰火不斷,但這些持續性的種族衝突,改變不了阿爾馬斯里參加奧運的決心。阿爾馬斯里原本把跑步當成他的嗜好,後來他漸漸了解,跑步就是他的夢想。然而,以巴長期以來的敵對狀態,使得以色列政府把住在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當成囚犯一般來對待。阿爾馬斯里滿懷希望,想參加北京奧運,卻被以色列禁止出境。
為了參加5000公尺徑賽,他只能在住家附近練跑,甚至多次嘗試穿越封鎖區。「我求他們,讓我出去,不要毀了我參加奧運的夢想,我今年28歲,我已經為了這個夢想,跑了十年。」幸好人權團體協助,以色列終於在國際壓力下,解除對他的禁令。
阿爾馬斯里戰火下練出的成績,14分24秒,雖比奧會資格賽的成績,還慢了一分鐘,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是--他終於能走出加薩走廊,參加京奧!
四、伊拉克短跑選手雅卜都拉札克—槍林彈火下練跑的女性運動員
五年前,美軍為了推翻海山政權,入侵伊拉克。此後,伊拉克人民,每天生活在戰火的肆虐之下。伊拉克短跑選手Dana Abdul-Razzaq雅卜都拉札克,經常要躲閃子彈來練習跑步。她追求成功的決心,使她成為伊拉克參加北京奧運的唯一女性運動員。
跑步是雅卜都拉札克日常求生策略的一部份。去年十月,她跟著未婚夫兼教練Yousif Abdul-Rahman阿布杜拉曼,在巴格達練跑時,有個狙擊兵從近距離向她開槍,幸好她閃過。除了戰火下練跑的危險外,她還面臨回教世界保守勢力的阻撓。雖然她的家人都支持她,但一般社會大眾不願意女性出門旅遊,遑論到其他國家去參賽。
從2003年以來,伊拉克已有104位運動員、教練、管理員、裁判被殺害。奧會官方資料顯示,2006年7月有22人失蹤,其中包括被綁架的奧委會主席。他們到現在仍然下落不明。
雅卜都拉札克好不容易才爭取到北京奧運「女子 一百公尺 徑賽」的參賽權。然而,
國際奧委會於2008年7月1日禁止伊拉克參加北京奧運的賽程。當雅卜都拉札克被告知「等到2012年再參賽」時,她淚眼盈眶地說:「誰知道,2012年的時候,我是否還活著?」兩周後,2008年7月中旬,國際奧委會決定讓伊拉克的運動員參賽。
雅卜都拉札克最後雖在85名參賽選手中名列第59名,她仍贏得掌聲。「獎牌」不是她參賽的目標。「參賽」,就是她人生最大的獎勵與自我肯定。
五、荷蘭長泳金牌范德威登-克服血癌,游出人生逆境
北京奧運男子 十公里 馬拉松泳賽,勇奪金牌的是荷蘭選手Maarten van der Weijden 范德威登。他自青少年時期,就顯示出游泳方面的天份。1998年,他是荷蘭1500公尺自由式冠軍;1999年,他是歐洲青少年游泳冠軍;2000年,他是5公里游泳賽的世界冠軍。
2001年,范德威登二十歲時,被診斷出罹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血癌)。原本存活率不高,他只能靜靜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認為自己無法再游泳。為了治療血癌,他接受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治療後,他的體重掉了13公斤,既不能坐,也不能站,什麼事都不能做。兩周後他出院回家,他的母親鼓勵他「去游泳」。
2003年,范德威登重返泳壇。2004年,他橫渡荷蘭的IJsselmeer湖。這個湖有20公里寬,他的成績為4時20分58秒,刷新了前一次記錄,早15分抵達對岸。因此,他募集了五萬歐元,並全數捐給了癌症研究。「我沒有戰勝癌症,我只是得到正確的治療。所以我想募款贊助其他人。」
此後,范德威登仍年年參賽,而且成就非凡。 十公里 馬拉松泳賽是今年京奧新增的比賽項目,他不但成功地克服血癌,參加京奧馬拉松長泳賽,甚至以1時51分51.6秒的成績勇奪金牌。
「『血癌』教我思考一步一步來。當你躺在醫院病床上,覺得很痛、很累的時候,你根本無法想到下個禮拜或下個月的事,你只能想到下一個小時。你只能耐心地等,就是躺在床上、等待。我現在用的就是這種策略,要有耐心,等候機會。」
知道自己奪冠時,范德威登表示,「因為幹細胞移植術的治療,我幸運地恢復健康,感謝現在和過去捐錢贊助癌症研究的所有人,如果不是他們,我今天就不會在這裡了。」
我相信,全球的許多角落,仍有許多勤於操練的運動選手,他們受制於政治杯葛、種族衝突、國內戰爭、性別歧視、天災人禍、病魔襲擊、意外變故等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無法參加與奧運。上述五位奧運選手的故事,想必也鼓舞著更多運動員,追求參加奧運的夢想。
(本文亦刊載於《新聞大舞台》#64,2008年10月,邱斐顯撰寫)
圖片來源與原文,請參考網址如下:
Taiwan Taekwondo Athlete Su Li-Wen
https://www.tai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08/08/22/2003421122
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1695037&option=sport&isGraphArticle=true
Germany Weightlifting Champion Matthias Steiner
http://www.bbc.co.uk/blogs/olympics/2008/08/world_view_of_beijing.html
Palestinian Distance Runner Nader Al-Masri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inDepthNews/idUSL1563250320080418
Iraqi Sprinter Dana Abdul-Razzaq
http://www.daylife.com/photo/0cMI7lfbDH8U9
Dutch 10-kilometers Open Water Marathon Swim Gold Medal Maarten van der Weijden
http://www.maartenvanderweijden.com/english/photos.html
http://www.chinapost.com.tw/sports/olympics/2008/08/22/171300/Dutchman-beats.htm
- Sep 30 Tue 2008 22:30
白吃的早餐營養嗎?---捷運上班族的免費報紙
- Aug 14 Thu 2008 21:57
爸爸帶你去海邊抓螃蟹--17年後,遲來的正義………
爸爸帶你去海邊抓螃蟹
--17年後,遲來的正義………
2008年6月20日,
大法官會議,作成六四四號解釋,
針對「人團法」不得主張共產主義及分裂國土,
大法官認定違憲,即日失效。
17年前,1991年10月18日,
江蓋世擔任台獨聯盟遷台籌備會總幹事,
鄒武鑑擔任副總幹事,
兩人在當天先後遭到逮捕,
被羈押在台中看守所。
鄒武鑑的老婆,
帶著八個月大的嬰兒,
前來探監。
隔窗會面,鄒武鑑很想抱著自己的嬰兒,
但被獄方禁止。
返回牢房,他告訴江蓋世,
他無法抱兒子的痛苦。
後來,江蓋世為這位同舍難友,
寫下一首「想子」的詩。
這首詩刊登在「教會公報」,
當時,人在美國的音樂大師呂泉生教授,
內心大為感動,因而為之譜曲。
鄒武鑑望斷鐵窗,無法抱子。
2008年,大法官會議才認定,
禁止台灣獨立的法律是違憲的。
當年的嬰兒,已是高中生了。
正義,為什麼來得這麼遲?
江蓋世詩作「想子」
~側寫好友鄒武鑑獄中想子
在半暝e時陣
阿爸目睭金金 倒佇眠床
在半暝e時陣
汝敢被蓋燒燒 乖乖Y睏
人在籠仔內
無欲想彼Y濟
只求阮乖子
一暝大一寸
汝著不通踢被亂亂爬
阿爸娶汝海邊掠毛蟹
- Jul 28 Mon 2008 15:03
颱風天,出門訪友,帥唷!
- Nov 21 Wed 2007 18:23
傅正敬悼郭雨新先生
傅正敬悼郭雨新先生
雨新先生!
魂兮歸來乎?歸何處?!
台灣的鳥已停止歌唱!
台灣的泥土也不再芬芳!
台灣只是個失去的樂園!
但是啊!但是!!!
您祖先的根是在台灣!
您子孫的夢也是在台灣!
您的生命更獻給了台灣!
魂歸何處兮?!歸故鄉!!!
流落台灣35年的江蘇高淳縣人 傅正 敬悼
1985、8、12 夜
2007年8月,我為了整理郭雨新百歲冥誕的紀念文章,在鄭南榕基金會的圖書館裡,過期的雜誌架上,翻出一篇文章。這是郭雨新過世後,自美國移靈返台時,傅正先生所寫的一篇悼念郭雨新的詩詞。
從這篇悼念郭雨新的詩句裡,看得出傅正不捨一位長期獻身台灣民主運動的前輩客死異鄉。然而,歷史的軌跡竟然是這樣安排的:6年後,1991年,才64歲的傅正,竟也因病(胃癌)去世。
1950年,傅正23歲,隨著部隊撤退來台。直到1991年,他64歲過世時,他已在台灣生活了41年。他一生中待在台灣的歲月,遠比他留在中國大陸的歲月還長。
傅正有知識份子的風骨,一旦看穿國民黨的專政本質,與蔣介石父子之家天下的心態,便悍然與這個政權決裂。傅正憑著他對「民主」、「自由」堅信不移的理念,追隨雷震的腳步,投入《自由中國》雜誌行列,並毫無畏懼地在國民黨政權「戒嚴時期」之內,參與兩次「組黨」。
傅正的勇氣令人敬佩,因為他已經在第一次「組黨」過程中,飽受國民黨的政治迫害而入獄6年3個月,而這並沒有嚇阻他投入第二次組黨的行動。1986年,「民主進步黨」成立前夕,他小心翼翼地與當時的黨外人士協調、組織,並參與創黨宣言、黨綱、黨章等重要文件的草擬工作。
傅正對台灣的熱愛,不是用嘴巴講的「光說不練」,而是以實際行動來表示。傅正對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貢獻,遠遠勝過於許多以「父」、「祖」之名,表明「心向中國」的政客;或是因為國民黨政權失勢,既得利意喪失,而想奪回政權的失意政客。
雖然傅正在悼念郭雨新的悼詞中,署名「流落台灣的江蘇高淳縣人」,但是他一生的所做所為,其實就是真正的「台灣人」。
- Aug 19 Sun 2007 19:57
郭雨新百年冥誕 VS 蔣介石百年冥誕
郭雨新百年冥誕 VS 蔣介石百年冥誕
◎ 邱斐顯
2007年8月10日,我和小邱(郭雨新百年冥誕影像展策展人:邱萬興)到鄭南榕基金會的圖書館,為了讓「黨外祖師爺--郭雨新百年冥誕影像展」的資料更加豐富,他埋首找照片,我低頭找文章,我們分工合作,盡力搜尋1985年8月黨外雜誌有關郭雨新逝世後移靈回台的雜誌報導。
找著找著,我看到《開拓時代》雜誌第145期(出刊日期1984年11月10日),有一篇報導,作者署名是陳明遠,篇名為〈宋美齡漫長的十分鐘--蔣介石百年冥誕紀念會現場報導〉。
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我的興趣,因為明天,2007年8月20日,就在同一個場地,將要舉辦的是黨外祖師爺--郭雨新的百年冥誕紀念會,我想把它拿來對比一番。
早期黨外雜誌,為了吸引讀者,有時標題聳動驚人,有時內容添油加醋,我不敢保證這一篇文章的內容十分真確,但是如果純粹就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那真是再有趣不過了。以下是該文部分內容:
紀念會要抓叛亂份子
今年十月卅一日是蔣介石「百年冥誕」,有關單位照例在中正紀念堂舉行盛大的紀念會,與往年不同的是,他的遺孀蔣宋美齡自美返台主持典禮。……
……當天早上七時許,中正紀念堂的四周,早已佈滿近千個便衣特務,他們理著平頭,手拿對講機,神情緊張,全面戒備,原來他們接獲上級命令:據聞將有一群黨外人士前來滋事,舉辦「一○三一烈火行動」。
其實,發起「一○三一烈火行動」的「自由台灣雜誌社」早已關門,而其總編輯吳祥輝亦曾以書面通知各家黨外雜誌,宣佈取消該一行動。可是一向自認消息靈通的情治單位,仍然神經過敏,但最後仍撲了空。在散會之後,竟還有不知究裡的國民黨黨官還在頻頻追問:「那些叛亂份子有沒有來燒黨證?」
中正紀念堂有四個大門,但全都封閉,參加紀念會的人員,必須由旁邊的側門排隊進入,因為側門站有三、四個便衣特務,逐一檢查證件(上面印有蔣介石銅像的徽章),有佩帶證件的人方准進入,否則一律謝絕參觀,以致於有許多人都被阻擋在門外。即使是擁有證件得以進入的人,也不准攜帶任何東西,如有雨傘、皮包及相機之類的東西,都必須寄交情治人員保管。
當天參加紀念會的人員,除了高級官員和少數華僑以外,絕大部份是學生和公務員,但這些學生和公務員有許多是被強迫而來的。學生們在校規和教官的恐嚇下,不敢不來充場面;而公務員是由各機關的黨部所發動,規定要點名,七點前就要在各單位集合完畢,手執國旗搭專車前往,不過比學生幸運的是,他們於散會後,便可向各單位會計部門領取五百元的「出席費」。……
當年,台灣社會尚未解嚴,一切集會、遊行活動,只有國民黨自己能辦。負責傳遞消息的大眾媒體中,電視台只有三家,聲音、影像都是如出一轍,而絕大多數的報紙,則是國民黨的傳聲筒。這篇黨外雜誌的現場報導,寫得栩栩如生,但究竟有幾分是事實真相,其實已不可考。有趣的是,二十多年前,蔣介石這個獨裁者的百年冥誕紀念會,竟是以如此方式動員公務員與學生參加活動。
當年,我只是一個大二學生,因為我對國民黨政權向來沒什麼好感,即使他們有任何大型活動,我也沒興趣去了解活動的內容。
今年,「黨外祖師爺--郭雨新百年冥誕影像展」不一樣。中正紀念堂已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郭雨新這位畢生為台灣人民服務的黨外祖師爺,對台灣民主的貢獻的確有其重要性,主辦單位在該館內為郭雨新舉辦百年冥誕,有其重大的意義。而我也為這位黨外民主前輩的百年冥誕,盡了一點「文字整理」工作的棉薄小力。
今年,由於總統會到場,該有的安全檢查不會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會再有什麼便衣特務監視蒐證,不會有什麼相機、皮包、雨傘不准攜入的荒謬陋規,更不會有公務員或學生被迫參加……,還可以為全台灣的納稅人省下很多錢……,因為當年公務員出席費一人五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