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前後 牧師街頭抗爭——推動台灣入聯羅榮光(4

文/邱斐顯

 

美麗島事件,高俊明牧師被捕



 
1979年美麗島事件爆發後,高俊明牧師,因協助藏匿施明德而遭判刑。

圖片來源:http://khm.gov.tw/PhotoData/cca100062-hp-ph007_088pa-0001-i.jpg

 

羅榮光初識高俊明牧師時,他在新竹客家的湖口教會擔任牧師。他聽見高俊明牧師領銜發表<國是聲明>,突破當時的政治禁忌,就打從心底敬佩他的勇氣。羅榮光從美國進修回來,擔任客家教會巡迴牧師四年多之後,當時連任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的高俊明牧師,要他到總會事務所擔任傳道幹事,羅榮光因而有較多的時間與高俊明牧師相處。

 

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兩個多月,1980228日 中午,高俊明牧師神情凝重,通知長老教會總會事務所的幾位幹事,立刻到會議室聚集。高俊明牧師關上門之後,一面流淚一面說:「林義雄律師家中發生慘案,他母親與雙胞胎女兒被殺死,大女兒重傷……」聽到高俊明牧師這麼說,羅榮光等多人立即跪下來,一同流淚,懇切禱告。羅榮光近身觀察到高俊明牧師流淚。當時,他形容高俊明牧師是一位「流淚的牧師」,正如舊約聖經西的先知耶利米一樣,常常為憂國憂民而流淚。

 

「林宅血案」後,19804月,高俊明牧師因藏匿施明德而遭逮捕入獄。高牧師被捕後,有人傳言,說國民黨當局將要捉拿二十五位牧師,羅榮光聽到後,就把所買的美麗島雜誌,趕緊拿到浴室燒掉。後來,因普世教協關心此事,國民黨才不敢動手捉拿這二十五位牧師。羅榮光感慨道:「這是我人生歷程中,永難忘懷的一段經歷,我深深體會『背起十字架,跟隨基督』的真諦--人為了遵從耶穌基督愛與真理的教導,必須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

 

四、關懷社會

言論自由,牧師團走上街頭


1987年,鎮暴警察前,莊經顯牧師(手持麥克風發言者)、羅榮光牧師(手持聖經者)、林宗正牧師(頭綁頭巾者)等長老教會牧師組團,聲援蔡許案。攝影邱萬興。 


1987715台灣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令」。解嚴後,1987年8月3日一百多位坐過國民黨政治黑牢的政治受難者,成立了「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當時,蔡有全擔任大會主持,首任會長許曹德在會中公主張「台灣應該獨立」列入大會章程。由於台獨思想嚴重挑戰國民黨執政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何況藉著團體組織章程去推動理念,更是無法見容於國民黨當權。隨後,蔡許兩人即遭「叛亂罪」起訴。

 

解嚴前,長老教會傳道師蔡有全投入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後蔡有全被捕入獄,曾在獄中遭到刑求。當蔡有全第二次遭「叛亂罪」起訴時,他曾到長老教會總會,向當時的傳道幹事羅榮光牧師徵詢,總會能否想出什麼辦法來協助他。蔡有全走出長老教會大門後,羅榮光就看到特務的車子跟監蔡有全。

 

羅榮光一直在思考怎麼處理這件事。他與幾位同工決定發動牧師聯名簽署「人人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原本他還耽心願意簽名的人不多,後來,發現竟有多達一百二十多位牧師簽名。

 

不料,19871012日 「蔡許案」開庭當天,蔡許二人就被當庭下令收押禁見。蔡有全的同學,林宗正牧師,因而找羅榮光商量,說牧師們要組團上街聲援蔡許二人。不僅如此,林宗正還告訴他說,他已向記者宣稱羅榮光是這個活動的召集人。羅榮光為此請示總幹事高俊明牧師,高俊明牧師對他們說:「以國民黨的作風,你們(林宗正與羅榮光)兩人也可能會被抓。」

 

羅榮光承認,遊行抗議之後,他也害怕國民黨的手段,他也脆弱地不知所措。他因此來到埔里的謝緯營地,參加禁食祈禱會,靜下心來虔誠地禱告,他讀到聖經<約翰一書>418節的一段經文:「愛裡面沒有懼怕。」這段話,讓他學會勇敢地承擔這個抗議活動。 


 
 

聲援蔡許案的牧師團,勇敢走上街頭。攝影邱萬興。
 

 

19871019牧師團在羅斯福路三段269巷長老教會總會旁的三角公園聚集時,警方以三層警力--普通警員、保警,與鎮暴警察,將公園出口團團圍住。參與抗議的牧師們穿著黑色牧師袍,莊經顯牧師帶領禱告後,大家齊唱聖歌,準備出發。當時,羅榮光牧師站在最前端,他聽見林宗正牧師大聲喊「衝」,牧師們就衝出警方的層層包圍,一路往博愛路台北地方法院的方向行進。他們在古亭國小被警方強力阻擋。最後,由張俊雄律師出面與警方交涉,這場抗議遊行才繼續走向地方法院前。這是第一次牧師團在台北街頭抗議,羅榮光在這次抗議之後,開始對民主與台獨運動有所認同。

 

國家認同,一邊一國

 

羅榮光牧師投身民主與台獨運動之後,曾在「綠色和平電台」主持「光明新台灣線上」節目,宣揚民主與台獨理念。後來,電台台長告訴羅榮光,他們接到電子信件來恐嚇,這個節目也因此暫停,改為「錄音」方式製作「綠色短評」。而自從馬英九當選台北市長後,羅榮光的住家電話開始遭到持續性的騷擾,從 1998年到 2004年,從不間斷。這幾年期間,羅榮光正好擔任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的職務,他不便遺漏任何重要電話,這種騷擾電話令他不堪其擾。最後,他只好深夜時把電話線拔除,只開手機保持通訊。

 

羅榮光就讀神學院時,就常常閱讀美國的 Time 雜誌,數十年來,他一直都是 Time 雜誌的忠實讀者。李登輝的「兩國論」提出後,羅榮光曾在 Time 雜誌上看到一位美國學者,以偏頗的言論批判台灣的政治立場,他很不以為然,當時他擔任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決定以寫稿投書給 Time 雜誌。他以中文寫稿,再請外籍宣教士譯為英文。這篇投書後來在 Time 雜誌上刊出。

 

1973年,羅榮光人在波士頓進修神學,有一天,他買了一個可愛玩具,要寄回台灣給四歲的女兒。他在包裹的地址欄,寫下了「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不料,郵局辦事員要計算郵資時,找了老半天之後,用手指著「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問羅榮光說,「是不是要寄去這個國家?」羅榮光回答說:「No! My country, no people.」對方突然抬起頭來,用很詫異的眼光看著羅榮光。

 

羅榮光的原意是,「我的國家Republic of China國名前面沒有『People』一字」,因為當時他的英語不靈光,才會表錯意。此事發生在三十多年前,但羅榮光只要一想起,當年的情景總是歷歷在目。

 

搭乘遊覽巴士,不忘推動語言平等

 

2003228日 ,羅榮光受邀前往嘉義水上北回歸線塔台前,參加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中會舉辦的二二八紀念禮拜。他回程時,搭乘阿羅哈遊覽巴士北上。車上的服務小姐很親切,但始終以一口流利甜美的「北京話」播音。羅榮光建議她:「妳可以播一次台語嗎?妳的聲音很美,會讓我們乘客更覺得親切……。」她回答說:「公司規定我們只能用『國語』,所以我不能用台語播音……。」

 

羅榮光因此向她要了一張給公司的建言單,他寫下這樣的一段話:「請貴公司規定車上服務小姐除了用華語播音外,也能用台語播音……」羅榮光還問她:「豈有人要求妳用咱的台語播音?」她答說:「沒有!」針對此事,羅榮光頗感遺憾,當前社會竟然存在這種公司的內部規定,可見台語推廣,仍有極大阻礙。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沒有席位 訪聯合國心痛——推動台灣入聯羅榮光(3

文/邱斐顯

 

神學院學生,參觀聯合國大廈



美國紐約聯合國大樓外貌,圖片來源:http://en.wikiarquitectura.com/index.php/File:Sede_de_la_ONU_NY_4.jpg

 
 

在波士頓讀書時,有一天,羅榮光與一位來自非洲的黑人同學,兩人相約搭乘巴士到紐約觀光。他們兩位牧師,排隊去聯合國大廈參觀。他們那一隊裡,有一、二十位遊客。進入聯合國大廳,羅榮光忽然心中湧起一股孤寂感,因為全隊中,只有他自己的國家,所謂的「中華民國」,在聯合國裡沒有代表席位。與他同行的那位黑人同學,來自非洲一個小國,人口只有三、四百萬人,比當時台灣一千七百多萬的人口少很多,經濟上也比台灣貧窮很多,但那位黑人同學的國家,在聯合國裡卻有代表席位。這是羅榮光一生頭一遭,走進聯合國大廈,走進他的傷心地。





美國紐約聯合國大樓內部,圖片來源:http://www.edupics.com/photo-new-york-united-nations-building-i15492.html
 





美國紐約聯合國大樓內部,圖片來源:http://www.edupics.com/photo-new-york-united-nations-building-i15546.html

 

不久,有人問起帶隊的解說員有關中國代表權的問題,這位解說員答道:「……台灣的蔣介石政權說自己代表全中國,但是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決議,接納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才是中國真正的合法政府,而把蔣介石的代表驅逐出去……。」當時,那位解說員的一番話,重重打擊羅榮光。



後來,他認識一位在同校就讀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牧師,他的英文很好,他也對羅榮光談到蔣介石政權在中國是如何結合財團,忽視人民的貧困。台灣的黨國教育體制裡,國民黨不斷地宣揚蔣介石是「民族的救星」、「世界的偉人」,學生也一再被洗腦,以為這就是事實。因此羅榮光半信半疑,於是在波士頓的書店,拼命想找有關蔣介石的書。他到處找,都找不到,當時波士頓正興起「中國熱」,書店裡只看見整排有關中國與毛澤東的書。

 

羅榮光坦承,自己過去長期接受國民黨教育,根本不知外界對台灣種種負面的評價。羅榮光事後回想起來,才覺得「洗腦」的可怕,列寧曾說:「說謊一百次,謊話就成了真話。」羅榮光直到進入長老教會總會工作之後,才逐漸覺醒過來。

 

三、宣教使命

馬丁路德受審地,「我就站在這裡!」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年—1546年),新教宗教改革的發起人。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Luther 46c.jpg 

 

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是一位宗教改革者,他終止了中世紀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獨一地位。19835月底,羅榮光在德國訪問教會時,適逢馬丁.路德誕辰(1483~1983)五百週年,德國教會有一系列紀念活動,羅榮光於是請接待他的軒力格牧師帶他參觀宗教界有名的城鎮,即當年馬丁.路德接受審判的城鎮,沃木斯。

 

軒力格牧師載著羅榮光,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沃木斯。他們看到那座具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沃木斯天主教大教堂,教堂北廂稱之為「主教宮」,就是馬丁.路德受審的地方。

 

中世紀的天主教,教會權勢常大過皇室,聽說某個國王甚至曾在教皇門前,跪了三天三夜才得到接納與封立。當時,天主教注重功德觀,因為想建造一座聖彼得大教堂,就鼓勵教徒購買贖罪券。馬丁.路德向來反對「購買贖罪券」的宗教觀,他寫了很多書來傳達他的理念,但也因此得罪教會,被視為異端。

                                                                                                             

1521417日 下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斯五世坐在主教宮大廳,兩旁還有許多侯爵貴族,及天主教會的主教們。路德受審時,庭上指著長椅上擺著的二十本書,詰問路德:「這是不是你所寫的書?你是否願意撤銷全部或部分看法?」路德坦承那些書是他所寫的,至於是否願意撤銷他的看法,他要求給他一天的時間考慮。第二天,在這歷史性的時刻,路德在皇帝面前,用德語直接陳述:「……我不能也不願撤銷我的看法。」然後,他鏗鏘有力地說:「我就站在這裡!我不能改變,上帝啊!幫助我,阿們!」

 

路德被判刑的那一天,他一走出監獄,就被他的支持者救走。路德因此逃過死劫,他後來感慨地說:「當我活著的時候,我希望世界要和平,世世代代的子孫不再受到宗教的迫害。」

 

長老教會總會,衝撞戒嚴禁忌

 

台灣戒嚴時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突破政治禁忌,勇於發表<國是聲明>(1971年)、<我們的呼籲>(1975年),以及<人權宣言>(1977年)等歷史性的文件,有幾位參與起草的牧師與長老,都在發表聲明之前,事先寫好遺書,這顯示了他們澈底覺悟與信心堅定!

 

台灣解嚴前後,十多年來,無數次爭取民主、維護人權的街頭運動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焚而不燬的旗幟與隊伍,從來不曾缺席,這更是台灣宗教界所罕見的現象。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手寫的借書單躺在圖書館很久很久

——台灣人不愛讀冊?

文/邱斐顯

 

201341日 ,我和蓋世去圖書館借書。我們分頭去找各人想借的書。十幾分鐘後,我已找到我想借的三本書,於是想看看他要借的書找好了沒。我看到他在美術區的書架附近找書。離他不遠處,書架上有一張清單。我問他:「這是你要借的書目嗎?」他手上抱著幾冊書,回答我說:「是啊,我找到書了。」


 

 

接著,我們兩人眼睛一同瞄到不遠之處的另一張便條紙。我問他:「那張也是你寫的書目嗎?」他搖搖頭說:「我只寫這一張。」

 

「那是別人寫的囉,看看吧。」我好奇。紙條拿近一看,蓋世先開口了:「那不是妳的字嗎?」 


 




是啊!看看紙條上的書目,那張紙應該「躺」在這個書架上好幾個月了。奇怪了,是根本沒有人來此區借書、還書呢?還是連圖書館管理員也沒到過此區,所以也沒有把它清掉?

 

我對蓋世說:「把這張字條拿回來,作個有趣紀念吧!」



離開圖書館,我們去拜訪前衛出版社的社長,我以前的老闆,台灣出版蠻牛——林文欽。我們聊到台灣的出版市場。他語重心長的說,「以前我就說過,台灣人的閱書率之低實在令人汗顏。現在據統計,每人每年只讀兩本書,這其中還包括讀的是工具書或是教科書,而且『讀』書不一定『買』書;『買書』也不一定『讀書』……」

 

對照幾個小時前,我拿到數個月前自己所寫的借書清單,這種現象或許有點誇張,但總是讓人感慨萬千。

 

 

延伸閱讀:

 

台灣出版蠻牛——林文欽

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5812495  

 

Why Doesn't Anyone in Taiwan Read Anymore?

http://www.theatlantic.com/china/archive/2013/04/why-doesnt-anyone-in-taiwan-read-anymore/27471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出國進修 妻女不得隨行——推動台灣入聯羅榮光(2

文/邱斐顯

 

小學時期,客家母語遭到壓抑


回想起自己客家母語長期遭到打壓的現象,羅榮光認為,政府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他表示,當年國民黨政府禁止學生說方言的政策,是一種很矛盾、很荒謬的政策。一方面,國民黨透過教育,不斷教導學生要「忠孝仁愛……」,另一方面,它卻又禁止學生說母語。羅榮光指出,「說母語不就是孝順的表現嗎?」

 
羅榮光記得自己讀小學二、三年級時,曾經因為「說母語」,被罰了「五毛錢」。那時候,五毛錢對小孩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五毛錢可以買兩支枝仔冰。他也曾經被同學檢舉「說母語」而掛過「我不說方言」的狗牌。

 

父親啟發,就讀神學院


 

日本作家賀川豐彥 相片來源:

http://ja.wikipedia.org/wiki/%E8%B3%80%E5%B7%9D%E8%B1%8A%E5%BD%A6


羅榮光小時候,父親常常為他講賀川豐彥的故事。父親很欣賞這位日本作家賀川豐彥,他就讀神戶神學院,後來到貧民窟去傳道,並以親身經歷寫下《飛越死亡線》一書。羅榮光覺得父親對他啟發很大,加上高中三年期間父母親相繼去世的打擊,他的思考已不像一般學生只想念普通大學,苗栗高中畢業前,他決定要念神學院。

 

「父母親過世,我們為人子女當然心痛,但羅家是個大家庭,我的祖父母都健在,整個家族的力量讓我們有所依靠,而且,我們家族全部都信仰基督教,所以我選擇念神學院也有家族力量支持。」

 

金門當兵,回首向山舉目


1963年羅榮光在金門當兵,相片來源/羅榮光提供。

 

當兵時,羅榮光被分派到金門,擔任三十三師衛生連的文書工作。假日,他可以到金門街上的教會做禮拜。

退伍回台時,他站在登陸艦的甲板上,正想與金門道別時,船艦已開航出港,海風漸大,海浪翻騰,他感到一陣暈眩,但隨即想起詩篇121篇的吟誦:「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而何來,我的幫助從創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他立即舉目望向一塊巨石覆蓋大地的太武山,頓時給他一股安定的力量。

 

曾經有一位朋友告訴羅榮光,身在台灣,多麼幸運,因為台灣從北到南,到處都有山可望。每當感覺台灣危機來臨,羅榮光總是回想起那一段望向太武山的往事。羅榮光常常鼓勵人們應向玉山、雪山、大霸尖山、大屯山,以及圍繞我們家園的許多山崗舉目望山祈禱,以便重拾信心,得以繼續向前邁進!

 

客家子弟,返回家鄉宣教


1968-70年,羅榮光在桃園楊梅教會擔任傳道師,右為牧師娘彭金枝。相片來源/羅榮光提供。

 

馬偕在北台灣宣教時,學的語言是河洛話,馬偕去世以前,已成立了第六十間教會,即羅榮光牧師故鄉的苗栗公館教會,然而,馬偕的客語宣教推廣並沒有那麼積極,還好,客家籍傳道人已盡力在自己的家鄉傳播福音。

 

羅榮光讀台灣神學院四年級時,回到苗栗公館教會實習,在那裡,他認識了同時來教會實習的彭金枝。由於近水樓台,加上彭金枝活潑開朗的個性,羅榮光漸漸走出內向、閉塞的孤兒情結。兩人結婚後,羅榮光在教會牧會,牧師娘彭金枝則負責司琴,有時兩人騎著腳踏車去拜訪信徒。憶及這段往事,羅榮光深深覺得,「這是何等美好的回憶!」

 

1968年羅榮光自神學院畢業後,到楊梅教會當傳道師兩年。傳道兩年後,羅榮光撰寫並提交工作論文,後成為牧師。

 

1973年,羅榮光從美國深造後返台,他帶著青年去客家村莊傳道,他認為牧師就應當盡力傳福音。什麼是福音呢?從事教會服務數十年之後,羅榮光表示,「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也是傳福音的一種方式。傳福音與社會、政治關懷實是一體的兩面。」

 

二、出國進修


普世教協獎學金,赴美深造



1973年,羅榮光在美國波士頓,安德渥紐頓神學院

ANDOVER NEWTON THEOLOGICAL SCHOOL)就讀。相片來源/羅榮光提供。

 

基督教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中文簡稱「普世教協」,英文簡稱WCC)有一個贊助教會工作人士出國進修的計畫。前台南神學院院長黃彰輝牧師當時擔任W.C.C. 神學教育基金會主任幹事。羅榮光得知有此計畫,為了希望能出國進修,他特地到東海大學參加教會舉辦的英文考試。

 

羅榮光的英文能力尚可,因而獲得普世教協一年的獎學金(大約新台幣二十五萬元),1973年前往美國波士頓的安德渥紐頓神學院(Andover Newton Theological School)深造。當時,羅榮光在湖口教會當牧師,每個月的薪水只有兩千七百元。「如果沒有這筆獎學金,我必須不吃不喝地工作六、七年,才能出國。」

 

羅榮光就讀苗栗高中時,很喜歡英文,因此自己加強英文讀寫能力。1960年到1968年,他在台灣神學院讀書時,學校聘有外 籍 老師,如美軍的太太,因此學生可以直接與外 國 老師學習對話。學校裡成績較好的學生,會被送到東吳大學去上課一年,他是其中一位。




197393日 ,羅榮光赴美留學,全家在松山機場合影。相片來源/羅榮光提供。

 

國民黨戒嚴統治的年代,政府不承認神學院學生的學位(現在仍是),牧師必須以宗教研究的名義出國。那時候,一般學生若出國深造,還可以攜眷同行。而想出國進修的神職人員,休想得到同樣的待遇!羅榮光要出國深造一年,就必須忍受與妻女分別一年之苦。

 

19739月,羅榮光搭機赴美前夕,牧師娘幫他整理行李時,擔心美國物品太貴,順手把羅榮光的拖鞋塞進行李箱。他們四歲的女兒羅佩君瞥見後,也趕緊把她那雙小拖鞋拿來,硬要她媽媽把她的拖鞋也放進行李箱。她媽媽問她為什麼?她竟天真答道:「我要跟爸爸一塊去美國!」第二天,到了松山機場出境室入口處,女兒佩君仍嚷著要跟爸爸出國。 



羅榮光在波士頓安頓下來之後,每當想起台灣的妻女,以及女兒天真的小動作,他總覺得心酸,思念家人的心就特別強烈。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客家子弟 家人篤信基督——推動台灣入聯羅榮光(1

文/邱斐顯


2007915灣加入聯合國高雄遊行,羅榮光牧師擔任該次遊行大聯盟的召集人。攝影/邱萬興。 


——羅榮光牧師,他無論人在國內國外,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去宣揚「台灣加入聯合國」的福音。

——羅榮光牧師,他深信「台灣出頭天,好人要出聲」,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體力行,實踐心中深信的理念。


一、成長求學



1955年,羅榮光就讀省立苗栗中學初中部,

相片來源/羅榮光提供。

 

生於二次大戰,長於基督教家庭 


羅榮光牧師,苗栗公館人,1941年12月10日出生。
他出生前三天,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攻擊,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
這場戰爭改寫了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羅榮光自小在基督教家庭中長大,祖父與曾祖父因為聆聽馬偕牧師的講道,從此改信基督教。羅榮光的父親羅發田曾擔任教會執事,羅榮光小時候每晚睡前,他的父親必帶著妻兒,全家人圍著彈琴、唱詩。
 

父親羅發田非常敬佩日本將軍乃木希典(日治時期第三任台灣總督)的家庭教育方式,因此他以類似的方式教育羅榮光。羅榮光幼年時有氣喘的毛病,父親為了訓練他,培養他的意志力,再冷的冬天,只讓他穿短褲,不准他穿長褲。 
 



父親羅發田求學的時候,曾經考上好的學校,想要去念,卻因家裡沒錢,只好放棄機會。因為這個緣故,父親一再強調:「就算窮得只剩下一條褲子,也要讓自己的小孩繼續念書。」羅榮光受到父親的激勵,努力讀書,考進了省立苗栗高中。





1958羅榮光(中間)就讀省立苗栗高中,相片來源羅榮光提供。
 

 

思念雙親,走出傷痛

 

父親是中油公司苗栗出礦坑電工部領班。有一回,公司小巴士載著員工上班時,出礦坑穿越河床,車子行進顛簸不穩,突然司機緊急煞車,他的父親在車內被鋼柱撞到腰部。當時,他腰部疼痛不已,在公司想找辦公室裡的醫師看診,但醫師去度蜜月,他找不到醫師,於是下班後回家休息。可能是這樣一撞,導致胃出血加上鄉下醫生的延誤診療,第二天,父親就過世了。那個年代,沒有救護車,加上鄉下醫療設備不周全,羅榮光的父親因此耽誤了性命。那一年,羅榮光才就讀高中一年級。

 

父親入殮時,羅榮光的母親哀痛逾恆,她把父親常用的那本聖詩放入棺木,期盼父親在天上也能繼續唱詩。這種象徵性的行動,在羅榮光的腦海裡留下很深的印象。長大成人之後,羅榮光深愛音樂與詩歌,也全心獻身事主,羅榮光自認為,這些都與父母親的影響息息相關。


父親過世後,羅榮光曾經有個念頭,想用公司的撫卹金,開個雜貨店,以便能夠照顧母親與弟妹。不過,念頭終歸只是念頭而已。

 

一九四○年代,尤其是苗栗公館的客家庒,信仰基督教不多。羅榮光的父親家族信仰基督教,但母親呢?

 

羅榮光說:「我的外婆是產婆,也是教會長老;母親是外婆的養女,從小就跟著信教。」羅榮光的母親,會實踐自己所信仰的教義,她願意照顧貧困。羅榮光坦承,即使家族同是信仰基督教,但真正實踐起來,仍有一些困難之處。

 

羅榮光的父親,兄弟姊妹一共有六男三女,家中人數龐大,食指浩繁。有個乞丐常到家裡來求乞,羅榮光的母親拿了飯菜給這個乞丐吃。祖母看了很不高興,因此數落母親一番。後來,這位乞丐又來乞討時,母親依舊偷偷地把食物分給乞丐。羅榮光對母親的這個舉止,印象深刻,「把東西與別人分享」的原則,就一直存在他的腦海中。
 

母親背影,深藏腦海

 

羅榮光的母親,原本腎臟就不好,與父親共同生育了六個子女後,健康狀況更不理想。羅榮光本來上有大哥,但大哥早逝,羅榮光因此成了羅家的長孫。在鄉下的客家傳統,長孫擁有一個單獨的房間。父親過世後,母親與妹妹同睡一房,就睡在羅榮光的隔壁房間。

 

羅榮光讀高二的時候,有一晚,他腹痛如絞,輾轉呻吟。睡在隔壁臥房的母親聽見羅榮光的呻吟,趕緊過來探視。那時候在鄉下,半夜裡不 易找到 醫師看病,母親知道以後,忍著自己身體的病痛,拿著手電筒,頂著寒風,到外面去抓草藥回來,熬成湯藥給他吃。等羅榮光疼痛減緩之後,母親幫他把被蓋好。當她轉身,蹣跚走出房門的那一剎那,羅榮光看見她微駝的背影,感動得當下淚流如注。

 

父親過世後,母親心靈憂傷、難過,她原本就有氣喘與腎水腫,病況因此更加惡化。羅榮光高三時,母親因病過世。

 

父親、母親,相繼在羅榮光高中求學階段過世,羅榮光受到的打擊不小。原本,父親過世後,他想學醫,希望將來能夠行醫救人;然而,母親過世後,他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何在。

 

回憶祖父,印象深刻

 

羅榮光的祖父--羅阿和,十六歲時聆聽過馬偕牧師佈道一場。羅阿和聽完之後,深受感動。他回家告訴他的父親說:「這個番仔教,聽起來不錯。」那時候,羅榮光的曾祖母已過世,他的曾祖父與祖父兩人相依為命。到了禮拜天,祖父與曾祖父就一同到苗栗教會禮拜,這種立即行動(do it now)的精神,也影響羅榮光深遠,他們父子後來接受基督教信仰,羅阿和因此在故鄉苗栗公館教會擔任長執長達五十餘年,致力奉獻教會工作。

 

羅榮光讀台灣神學院五年級時,返回公館教會參加六十週年感恩禮拜,牧師請他的祖父羅阿和上台講述教會的沿革。他祖父敘述日治時代,台灣中部發生大地震,禮拜堂倒塌,教會的先輩們冒險犯難,乘竹筏從後龍溪中游,攔截上游森林地砍伐的木材,搬運到公館,重建教堂。講完這段建堂故事後,他的祖父舉目望著天花板,帶著堅決的口吻說:「在我還活著的時候,我要看著這間教會繼續下去……。」祖父的一席話,令羅榮光深受感動,永難忘懷。

 

1983年,當羅榮光有機會到德國時,他去一間教堂參訪,看到牆上馬丁路德曾經留下一段話:「當我活著的時候,我希望世界和平。」,他想起了自己的祖父,講過這樣一段很類似的話。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收留台獨少年的外省老兵——吳心白大哥(下)

文/邱斐顯

 

他告訴我們,2005年,他的右手因跌倒受傷,吊了幾個月的繃帶。繃帶拿下之後,他的右手寫字會抖,但是他照樣寫啊寫的!

 

聽到這段話,我不由得對他肅然起敬。我也生過重病,我也曾經嘗試病中寫作,何況我還是用電腦寫作,而不是拿著筆一個字、一個字在稿紙上寫,而我還往往有不少藉口讓自己在寫作上偷懶。我最常有的藉口是,身體病痛,所以無力寫作;或者是,寫了也沒有人要看,或不知要去哪裡發表。

 

我的這些藉口,在吳心白大哥眼中,根本不成問題,他就是要寫。手再抖,他也堅持要寫。離開職場,他仍勤於筆耕;無處發表,他就自費出版。因為他的個人故事精彩,一個縱橫台灣新聞媒體數十年的資深記者;一個橫跨台灣海峽兩岸的文學老兵,他總是有源源不斷的寫作題材。


 


 

2008928,蓋世寫了一篇文章〈薔蜜颱風夜,六封泛黃的信件——我的外省老兵朋友吳大哥〉,這篇文章除了發表在「江蓋世部落格」之外,也收錄在吳大哥20092月出版《就是為了愛》一書中。


 



http://kaise1958.pixnet.net/blog/post/22251392 


http://kaise1958.pixnet.net/blog/post/22251819

 

蓋世告訴我,戒嚴時代,聯合報的報社立場對黨外人士極不友善,他看過頭版新聞編輯、地方版及藝文版編輯,每每提到民進黨,必定用民「X」黨,或「X」進黨替代,而提到江蓋世時,乾脆以江「X X」代替。我們於是猜想,整個聯合報系上下,因立場問題,黨外人士常常遭到不公平的報導。

 

吳大哥來自中國安徽,他時時思念故鄉的親人、友人,這是人之常情。不過,他也已在台灣落腳數十年了,尤其是跑政治新聞時,常與黨外人士接觸,他能與蓋世結為莫逆之交,實為難能可貴。回想起那一段相知相交的歲月,蓋世心中總是充滿感激。一個任職聯合報的外省新聞特派員,竟肯在解嚴前後的風雨飄搖中,收留一個倡言台灣獨立的街頭小子。

 

蓋世在文章裡提到,「當時的政治環境,搞台獨,就是叛亂罪,他們真不願意我這全島拿布條講台獨的傢伙,前來投宿。吳大哥算是那趟運動中,唯一肯讓我留宿的外省朋友,實在難能可貴。」。

 

吳大哥自2005年手受傷後,依然親手握筆寫稿,2007年元旦出版《三人行》,20092月出版《就是為了愛》,20098月出版《前進,夜靜思錄》,201110月出版《吳心白的秘密檔案》。

 

吳大哥為人幽默風趣,他筆下的文章風格,也跟他的人一樣。他的書中,有不少文章,讓人讀了會「噴飯」。

 

2005年,我參與編輯《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因為要整理資料,所以對黨外到民進黨發展的歷史,有較多的了解與認識。但是當我讀了吳大哥筆下的幾篇文章,如〈我陪阿嬌姐(黨外省議員黃玉嬌)逃亡〉、〈誰睡在棺材邊〉、〈我陪余登發「走」〉、〈我是許信良的結拜大哥〉,看了他與黨外前輩的互動點滴,那些活潑生動的細節描述,不得不佩服他身為「記者」的可愛之處。

 

吳心白大哥在20098月出版《前進,夜靜思錄》一書中,寫了一篇〈文字獄〉,文章裡提到,他在19753月底時,就做了一個約一萬兩千字專題報導,談台灣民間的喪葬改革,希望改善台灣舖張浪費的喪葬文化。不料,197545,蔣介石過世,他這篇長文,就此被束之高閣,不見天日。 




 

 

坦白說,我對台灣民間的喪葬文化,一路演變到後來「孝女白琴」式的哭唱排場,以及「脫衣舞孃」上陣,甚至送葬隊伍的鑼鼓陣仗,著實反感。我就讀輔仁大學社會系時,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我不知道,吳大哥竟然在1975年就提出這樣的專題研究。而當年,我只不過是一個11歲的小孩。

 

而這篇〈文字獄〉,還提到1979年,呂秀蓮以哈佛大學碩士身分,返回桃園,參選國大代表。吳大哥當時擔任聯合報桃園縣特派員,他曾專訪呂秀蓮,並為她在聯合報桃園版寫了一篇全版報導。不久,桃園縣內的一個情治單位找他去該辦公室,還言明「不准」他再寫呂秀蓮了。吳大哥不肯照辦,於是遭到軟禁。吳大哥在這篇文章最後,寫下這樣一段話:「後來,因『中』美斷交,那次選舉停辦,這樁文字獄也就不了了之!」

 

2009年以後,我在真理大學開課,先後教過「媒體與溝通」、「新聞寫作」、「民主與人權」,以及「人物寫作」。授課期間,我把吳大哥這篇文章讀了又讀,感觸很深,順理成章就把它拿來當成課堂上的教材。我常常告訴我的學生,做一個媒體記者,有時努力了老半天,常會因「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況,或是受到政治力、經濟力的左右,所寫的文章、所做的專題,無法如願刊出。這箇中滋味,吳大哥的記者生涯數十載,一定不勝枚舉。

 

慶幸吳大哥持續不斷的筆耕,讓我得以了解許多我們不可能接觸得到的領域與經驗。這些都是台灣文化的資產。

 

我也應該學習吳大哥「筆耕不斷」的精神,哦,寫啊寫的,要寫到八、九十歲!

 

寫於2012105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收留台獨少年的外省老兵——吳心白大哥(上) 

文/邱斐顯




 

 


 


吳心白/圖片來源:〈邱傑 筆記心情〉部落格,攝影/邱傑。 

http://mypaper.pchome.com.tw/fromjack22/post/1322250618

  

2012930,中秋節,下午,我外出訪友。晚上回家後,我問女兒,「今天下午,妳和爸爸在家過得如何?」女兒回答我,「爸爸忙著電話問候朋友。不過,吳心白阿公打電話來找爸爸,他問,向妳邀稿的文稿寫了沒?他要趕著出書啦。」

 

哎呀!

 

吳心白大哥邀我寫稿的事,我已拖了很久的時日,我一度以為他只是隨口說說,沒想到,他既認真又堅持。

 

兩年前,201011月,我出版了《想為台灣做一件事》。我的先生江蓋世,不但精神上全力支持,實際上還投入心力幫我編輯文稿。我的書印好之後,蓋世告訴我:「斐顯,我們要送一些書給幫助過我們的朋友。其中一個是吳心白大哥。」

 

我了解蓋世的用心,別人對他好,他一定記得這份情,有機會一定要回報。我們把書寄給吳大哥。

 

吳大哥看完《想為台灣做一件事》後,來電表示,他很感動。他剛好要回安徽一趟,他要把這本書帶去,他想讓他的編輯朋友也看看這本書。

 

吳大哥自安徽返台後,迫不及待跟我們分享,他的編輯朋友對這本書的心得。吳大哥那時就對我說:「我要跟妳邀稿,請妳幫我寫一篇文章。」

 

你或許會很納悶,為什麼蓋世和我稱他為「吳大哥」,而我們的女兒卻稱他「吳阿公」?

 

坦白說,因為吳大哥和江蓋世是「忘年之交」。而我是江蓋世的太太,因為蓋世的關係,才得以認識吳大哥的。

 

我們口中的吳大哥,吳心白,1927年生,安徽省黟縣人。吳大哥生於動盪時代,一路風雨飄搖,從中國到台灣來。他早年當過牧童、公教人員;之後也做過軍人,官拜少校官階,退伍後轉任記者。他曾在黨外前輩李萬居的公論報任職過,後來任職於聯合報。1964年起,他從聯合報採訪組,請調到桃園擔任特派員,而後退休,在桃園養老。

 

吳大哥從聯合報退休後,依然筆耕不斷,陸陸續續已經出版了《痕跡》、《二白集》、《三友集》、《獨白》、《哥倆》、《三人行》、《就是為了愛》、《前進,夜靜思錄》、《吳心白的秘密檔案》等九冊書籍。 




吳心白的作品集,攝影/邱斐顯。

 

吳心白大哥身為外省人,在新聞線上工作數十年,卻又秉持理想,堅持「民主」理念;既能在黨外時代李萬居所辦的《公論報》工作,又能在《聯合報》長期工作;既與國民黨政要頗為熟稔,也與部分民進黨人士情義相挺。像吳大哥這樣的人,放眼當時台灣新聞界,真是少之又少。

 

四年前,20081月,民進黨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敗得一塌糊塗,執政8年的民進黨,濁水溪以北的立委席次,竟然掛零。蓋世一向關心政治,他好奇地前去桃園,拜訪他所熟識的吳心白大哥,想了解敗選因素。沒想到,吳大哥反而拿出一堆舊信件,讓蓋世大為吃驚。那幾封信,是二十多年前(1987年),蓋世從事反對運動時,先後寫給吳大哥的信。吳大哥居然為蓋世保留這些信,他知道蓋世喜歡寫作,希望這些信件,能做為蓋世以後寫回憶錄之用。

 

後來,他們聊著聊著,看多了桃園政治生態的吳大哥,竟然鼓勵蓋世「參選」桃園縣長。有了他的鼓勵,蓋世開始走訪桃園。他們都有共同的理想,希望桃園有更好的發展;因為桃園是蓋世的故鄉,也是吳大哥的第二個故鄉。

 

然而,曾經執政過的民進黨,早已不是那個「戒嚴前後,為理念,勇於衝撞國民黨禁忌與枷鎖」的民進黨,蓋世的努力,得不到民進黨的提名。那幾年,是蓋世政治上的低潮期,他有抱負,卻無法施展。而吳大哥在這一兩年內,給蓋世的關心與鼓勵更甚於已往。

 

20091021,蓋世帶我拜訪吳心白大哥。我初次看到吳大哥,覺得他和藹可親,沒有資深記者的架勢。蓋世曾經告訴他,我也是文字工作者,我們有共同嗜好——寫作,初次見面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許多。

 

82歲的吳大哥,快人快語,說起話來神采奕奕,他對蓋世「堅持愛與非暴力」的理念極為欣賞,言談之間,他不住地向我誇說蓋世的理想性格。吳大哥和我們談起過去他從事新聞工作的點點滴滴,不但如數家珍,而且速度之快,猶如錄影帶「快轉倒帶」一般。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本文其他相關文章,敬請參閱「江蓋世部落格」。

http://kaise1958.pixnet.net/blog/post/22251392 

http://kaise1958.pixnet.net/blog/post/22251819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和平靜坐 不懼水柱襲身——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8

文/邱斐顯

 

六、和平抗爭

 

和平靜坐  強力水柱襲身




1991
108,林宗正在台北賓館閱兵觀禮台前,

指揮「一○○行動聯盟」現場演練「愛與非暴力」抗爭。

相片來源:江蓋世、王康陸著《展現民力--非暴力的理論與實踐》封面。

 

1990年,郝柏村擔任閣揆,在野勢力展開一連串「反軍人干政」的群眾運動時,林宗正幾乎無役不與。林宗正持續不斷地從事「愛與非暴力」的草根訓練工作。他所培訓出來的URM成員,演練「愛與非暴力」抗爭,往往扮演重要的組織者,或形成一支有思想、有紀律的糾察隊伍,當時街頭運動中,扮演維持的秩序的角色,功不可沒。


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有好幾次撼動人心的抗爭運動,其中以1991年「一○○行動聯盟」的「反閱兵、廢惡法」運動,一般認為,是和平抗爭中成功的典範。

1991年,中央研究院李鎮源院士、台大法律系教授林山田、台大經濟系教授陳師孟等人,組成「要求廢除刑法第○○條」的「○○行動聯盟」,極力推動「反閱兵、廢惡法」與爭取「言論自由」運動。林宗正則在這個運動中,協助台大、成大學生運動,講授「非暴力抗爭」,以避免這個的社會運動,遭到國民黨當局醜化、污名化。

1991108,台北賓館閱兵觀禮台前,「一○○行動聯盟」現場演練「愛與非暴力」抗爭,當時積極參與的有林宗正,與社運界人士簡錫堦、羅文嘉、鍾佳濱、林秋滿等人,參與抗爭的青年學生,拿出「URM」訓練的勇氣和信心,手牽手、肩並肩,坐在總統府前廣場,服從現場指揮的命令。國民黨當局震驚於「一○○行動聯盟」的組織與行動能力,於是出動大批憲兵,以盾牌和長棍毆打抗議人士,並噴灑強力水柱,企圖冲散靜坐抗爭的群眾。

回想這段抗爭歷史,林宗正說:「我站在群眾前,從警方那頭噴射出來的水柱力道很強,我被水柱冲得整個人都浮了起來,覺得自己應該有內傷。」面臨軍警暴力的壓力下,林宗正認為,學生的安全第一,個人的安全沒關係,他早已有「把生命交出來」的準備了。

 

1991109,林宗正在台大醫院基礎醫學大樓,組織社運糾察隊,對靜坐成員講解次日(1010日 )即將舉行「反閱兵」抗爭的任務--要保護76歲高齡的李鎮源院士靜坐安全。不料,109日 深夜,警方動用催淚瓦斯對付抗議群眾,林宗正則遭到霹靂小組圍毆,甚至攻擊他的下體,讓他不支倒地。


當他被抬到台北市中山派出所時,現場指揮之一的羅文嘉已被警方抓進來了。羅文嘉看到林宗正也被警方抓來時,就向林宗正說:「牧師,他(警察)打我。」林宗正尚未開口,警察就替他答腔:「牧師都被打了,何況是你……」他與羅文嘉被警察關了一天,才被邱晃泉律師交保出來,只因為他們是負責「愛與非暴力」的指揮工作。

 

事後,檢察官以一百行動聯盟「違反集遊法及妨害公務」的罪名,起訴林宗正,他在庭上說,「請檢察官改以刑法一百條來偵訊我,我將光榮地在惡法下,接受一切所要來的遭遇!」


1995
年,林宗正的太太謝淑貞獲選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愛心媽媽」,到總統府接受李登輝總統的頒獎。當時,李登輝總統還特別對她說:「妳在這裡領獎,但妳先生卻老是在街頭向我們抗爭。」

街頭抗爭  身影令人難忘


從事神職工作數十年,林宗正謙卑地說,「我雖然是個牧師,但我也有軟弱之處,那就是我沒有走上從政之路的原因。遇到重大危機時,我也有害怕的時候。如果你看我外在的表現,而來評斷我的時候,我覺得,我只不過是被上帝放在適當的地方,以適當的方式,執行上帝的旨意而已。」

 

1980年代以後,中生代的長老教會牧師當中,林宗正數十年來長期從事URM組訓,堅持以愛與非暴力方式,推動民主與人權的理念。林宗正率眾街頭抗爭宣教時,往往留下一席黑色牧師服的背後身影,令人難以忘懷。事隔多年,針對牧師服一事,林宗正解釋道,「每次我要走上街頭,帶領群眾抗爭時,我一定穿上牧師服,因為我把自己視為上帝的僕人,每一次的行動,就是在傳福音、宣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林宗正牧師NY演講 。

相片來源_台灣海外網 http://photo.pct.org.twd18128-2IMG_9030.JPG

 


林宗正不畏威權統治,長期投身非暴力抗爭運動,備受海內外人權團體肯定,而數次獲獎。1990年,林宗正赴舊金山,獲頒「北加州聯合會人權獎」;1991年,林宗正赴東京,獲頒「王育德紀念基金會人權獎」,同年,他參與起草長老教會《台灣主權獨立宣言》;2008年,他再獲頒「全美人權會王康陸人權紀念獎」;2009年,他接任第54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職務。

 

七、結語

 

台灣民主運動發展過程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向來扮演重要的「火車頭」角色,從1971年發表《國是聲明與建議》,1975年發表《我們的呼籲》,1977年發表《人權宣言》,到1991年發表《台灣主權獨立宣言》,許多長老教會牧師的犧牲與奉獻功不可沒,林宗正牧師就是其中之一。

 

林宗正,這位街頭草根組訓牧者,

--他長期關懷原住民,組訓URM成員,打破吳鳳神話,

--他走上街頭要求平反二二八,勇敢主張台灣獨立,

--他聲援海外黑名單返鄉,率送葬隊伍直衝總統府,

--他率隊和平抗爭,要求廢除刑法一○○……

 

台灣民主運動發展過程中,林宗正這位上帝的僕人,他那削瘦的身影,他那震撼人心的演講,他那草根組訓的執著信念,寫下了當代台灣牧者傳奇的一頁。

 

〈走上街頭 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全文結束。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鄭南榕自焚 內心深受衝擊——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7

/邱斐顯
 

 

鄭南榕的《自由時代》雜誌封底,攝影/邱萬興。


鄭南榕自焚   林宗正內心衝擊



1984
年,林宗正第一次與鄭南榕見面。那次,鄭南榕與尤清到台南神學院來做「台灣民主運動」的演講,林宗正對鄭南榕的印象很深,因為鄭南榕的父親是福建人,而林宗正的父親也曾在福建生活了十年,林宗正的大姐與鄭南榕在輔大念書的時候就認識,林宗正因此感覺與鄭南榕特別親密。每一期鄭南榕的《自由時代》雜誌出刊,林宗正一定是忠實的讀者。「我在台南區大專中心當主任,有些成大教授也會去買鄭南榕的雜誌來看。那時還是國民黨統治的戒嚴時期,很多人看完雜誌後,不敢把雜誌帶回家,就往旅社一丟。」




1987年,林宗正牧師與鄭南榕並肩走上街頭,
爭取「二二八和平日」。攝影邱萬興。



1988年12月,《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在雜誌上刊登許世楷教授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19891月就收到高檢署簽發「涉嫌叛亂」的傳票。當時,鄭南榕揚言,「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

隨後,鄭南榕開始宣佈,雜誌社內自囚。他自焚前的幾個月,還經常深夜打電話給林宗正,要林宗正替他祈禱,叫林宗正唱歌給他聽。林宗正與他的最後一次聚會,他帶林宗正去他的總編輯室,指著桌子底下兩桶汽油,對林宗正說:「國民黨休想捉到我的人,我已經準備好了。」

林宗正知道他的決心,但實在不願意去接受這個事實,林宗正問他:「一定要這樣嗎?」鄭南榕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他做了這樣的打算,讓林宗正感到很慚愧,他追憶道:「我沒有他的勇氣,因此,那時在他面前,我也沒有資格說些什麼。」

198947,警方採取拘提行動,鄭南榕自己反鎖在總編輯室,自焚身亡。當天下午,林宗正在八里參加一個學習營,他一聽到鄭南榕去世的消息時,與簡錫堦兩人抱頭大哭。林宗正聽到鄭南榕自焚抗爭,內心衝擊很大,「我覺得,當一個領導者,眼睜睜看著鄭南榕自焚,而自己仍然苟活著……」
 
 




鄭南榕自焚後的《自由時代》雜誌社,邱萬興攝於鄭南榕基金會。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鍥而不捨 終結吳鳳神話--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6

/邱斐顯

 

五、伸張正義

 

鍥而不捨  卡法司鋼索套吳鳳

 

午餐時間,警民對峙的情形稍稍緩和。URM的成員離開現場,警方也鬆了一口氣。但是URM的成員不死心,林宗正與黃昭凱再到附近的五金店去買電鋸與鋼索。由於銅像基座沒有電源,他們只好向店家借發電機,接發電機的電來電鋸銅像。

 

這時,林正輝、華進光和卡法司,這三位原住民勇士,再度爬到銅像基座上方,輪流電鋸馬腳。他們很緊張地使用電鋸,幸好,他們都不約而同向著同一方向鋸。不料,馬腳還沒被鋸斷,大批警察又出現了。他們在基座上方,看著警察又去拉扯林宗正。那時候,鋼索的一端已綁在服務處的宣傳車上,另一端正好被卡法司拿在手上。卡法司的身材,壯碩魁梧,但是此時,警方一直在下方叫囂,卡法司沒有機會拿鋼索去套吳鳳的頭,他心裡只想到「無論如何一定要達成任務」,就把手上的鋼索往自己的脖子一套。

 

卡法司聽到警方不停地恐嚇URM的成員,不過,URM的夥伴們也反過來警告警方:「如果出了人命,你們要負責!」趁著雙方僵持不下時,卡法司趕緊拋出鋼索,想套往吳鳳銅像的脖子,第一次失手,第二次才成功套住。宣傳車司機曾俊仁見機發動引擎,猛踩油門,宣傳車的瞬間動力拉動鋼索,整座吳鳳銅像,應聲倒了下來。

 

1988年12月31日,吳鳳銅像倒地,林宗正雀躍飛騰。

相片來源:林宗正


帶頭的林宗正,目睹這樣戲劇性的一幕,不禁雀躍,大叫「哈利路亞!哈利路亞!」,拆除大隊的成員,大家相擁一起,喜極而泣。這份喜悅持續不久,警方看見銅像應聲倒地,立即分頭動手毆打宣傳車司機曾俊仁及URM成員,現場多人受傷掛彩,扯下銅像的最大功臣卡法司,更是慘遭警察修理,甚至猛踢下體。

 

吳鳳銅像被摧毀後,檢察官偵查此案,將林宗正牧師、卡法司、宣傳車司機曾俊仁、及潘健二(戴振耀服務處義工,曾俊仁被警方圍毆時,潘健二曾極力保護他),等四人一併起訴。1989211嘉義地檢署開庭審理「摧毀吳鳳銅像事件」。

 

無罪開釋  終結吳鳳神話

 

吳鳳事件爆發時,卡法司還只是玉山神學院的學生。地檢署開偵查庭前,卡法司告訴林宗正,他正在準備玉山神學院的畢業論文,林宗正知道後,就叫卡法司向法庭請假,於是卡法司請假沒出庭。沒想到,曾俊仁、潘健二與林宗正三人當天出庭應訊,結束後,檢察官竟以「防止串供」為由,當庭將他們直接押入,再移送嘉義看守所。

 

林宗正回憶起這段經歷,說道:「那時候,我心裡非常害怕,不過,我早有被抓去關的心理準備,所以我把所有重要資料都放在一只皮箱裡。我告訴我太太,『如果我被關,就把這只皮箱燒掉。』」

 

過了幾天,盧俊義牧師帶領了嘉義中會和台南中會的三十位牧師,個個身穿黑色的牧師袍,前去嘉義地檢署提出要求,要跟遭到收押禁見的林宗正牧師,一同禱告。他們三十多位牧師獲准在首席檢察官室裡禱告,當時引起在地檢署外的許多記者好奇,隔日報紙,大幅報報導此事。

 

林宗正看守所羈押了八天後,獲得釋放。不過,釋放當天,林宗正的太太謝淑貞,卻因為急著接回丈夫,一時失察,在法院被騙了五萬元。那一天,有人打電話給牧師娘謝淑貞,說林宗正可以交保,但是需交五萬元的保證金,牧師娘不疑有他。她到了法院,有人就來把她的五萬元拿走。事後,林宗正得知此事,卻怎麼樣也查不到騙錢的人,他只能無奈苦笑道:「台灣的法院,什麼樣的人都有,連牧師娘的錢也要騙……」  

 

「吳鳳銅像案」總共開庭了好幾次。長期為勞工服務的郭吉仁律師,義務擔任被告的辯護律師。每次庭訊時,卡法司都堅決使用母語布農語應訊,法院因此不得不聘請布農族的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當時尤哈尼是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幹部)來翻譯,庭訊才得以順利進行。後來,審理此案的法官也換了人。

 

那時候,劉峰松發現,接手審理這個案件的法官,竟是林勤綱。林勤綱曾任美麗島事件司法審判的義務辯護律師,他是當時少數敢伸張正義、伸出援手的律師之一。林勤綱因為個人的理念與生涯規劃,從律師又轉任司法官。

 

「拆毀吳鳳銅像事件」,因緣際會,正義得以伸張。原本,此案檢察官以三個原因起訴林宗正:「第一,損毀公物,七年以下;第二,公共危險罪,七年以下;第三,違反集會遊行法,兩年以下。」然而,林勤綱法官的判決理由卻是:「第一,吳鳳銅像是扶輪社捐贈,非地方政府的資產,沒有造冊,不算損毀公物;第二,宗教活動不在此限;第三,已問過警方,林宗正並沒有違反集會遊行法。」經過兩個月的庭訊,林勤綱法官最後宣判,「被告四人無罪開釋!」檢察官也放棄上訴。

 

這個司法案件的處理過程中,台獨聯盟的成員何康美女士(當時任職於比利時魯汶大學),透過天主教和平公義小組,將台灣牧師因公義行動而遭起訴的事件,轉達給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因此曾致函總統府。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便透過翁修恭牧師告知林宗正此事。

 

吳鳳銅像被拆除後,國民黨政府不得不作出下列的回應:一、1989年,國立編譯館將吳鳳的故事從教科書裡刪除。二、198931日 ,內政部正式將「吳鳳鄉」改為「阿里山鄉」。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破神話 摧毀吳鳳銅像--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5)

/邱斐顯


四、原民運動

打破神話  摧毀吳鳳銅像

19881231上午,原住民抗議團體,在嘉義火車站前廣場,要求拆除吳鳳銅像,結束神話統治。
相片來源劉峰松

 

1988年,鄭國忠牧師到台南縣新化鎮口碑教會牧會。林宗正與鄭國忠,就在口碑教會共同開辦「URM」草根組織課程,由林宗正擔任主要的課程講師,培訓了台灣島內許多台獨運動、原住民、婦女、學生、環保運動等社運團體的基層草根組織者。

同年,URM在台南「烏頭教會」組訓第九期的學員。當時,林宗正察覺原住民學生與平地學生,彼此間存有對立情結,他深入了解後,深知長期以來,「吳鳳神話」傷害原住民自尊最為嚴重,因此,決定以「打破吳鳳神話」,做為此次組訓的議題,讓原住民學生與平地學生共同為「打破吳鳳神話」而並肩作戰。林宗正強調,組訓工作的重點在於:「打擊面小、影響面大、群眾動員效果最大,核心團隊需時期間準備。」URM第九期結業前,該期學員們決定以「維護原住民尊嚴,摧毀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銅像」,做為這次組訓的實習課程。這項行動的決議於19881221日 定案。


這個「摧毀吳鳳銅像」活動,是由十一族原住民代表、長老教會及幾位民進黨人士共同策劃的,從策劃到行動,只有短短的十天。此次的參與者,包括原住民、長老教會、高雄農權會、台南新而獨立服務處、翁金珠服務處,及URM第九期組訓的學員,全部只有三十多人。他們以當時原住民推動的「還我土地」運動做為行動的代號,來混淆國民黨特務的視聽。19881230日夜晚十點半,參加者相約群聚民進黨台南市黨部執行長黃昭凱的住家。

成員們集合後,立即召開「起義誓師會議」,林宗正當場宣讀「誓師拆除吳鳳銅像」的行動宣言。原住民學員代表,共同簽署了宣言。該行動宣言如下:

一、這是原住民自發性的民族行動,其他社會團體和民眾以成全原住民完成宿願,維護原住民達成任務而支援之,我們由衷感謝。

二、此舉不是『集會』,是拆除侮辱原住民的神話,我們也不『遊行』,只是要把此銅像託嘉義市政府交還捐贈的某獅子會。

三、請治安單位以蒐證代替阻撓,我們願向法律和社會負責。

四、日後獅子會要復建其他銅像,我們願意發動募捐或以工代賑,如能改豎『二二八紀念碑』,那將是台灣舉國的寄望。」

跳上銅像  鐵鎚鍊條電鋸

19881231吳鳳銅像倒地  林宗正雀躍飛騰。

相片來源:林宗正

 

19881231上午八點半,「吳鳳銅像拆除大隊」從台南市浩浩蕩蕩出發,九點四十分抵達嘉義市火車站,原住民成員,包括巴燕.達魯(泰雅族、原住民權益促進會副會長)、多奧.尤給海(泰雅族)、林正輝牧師、華進光(排灣族)以及卡法司.達紀斯島嵐 (Kavas Takistaulan,布農族,玉山神學院學生)等人,在林宗正、黃昭凱、黃玲娜、戴振耀(高雄農權會會長)、劉峰松(省議員翁金珠服務處主任)、詹益樺等漢人的協助下,很快就完成部署工作,上午十點半,摧毀銅像行動準時開始。

行動前一晚,成員們勘察銅像時,他們看到的是吳鳳騎著馬,馬還一隻腳懸空,深夜時分,寒風刺骨,騎在馬上的吳鳳顯得搖搖欲墜。他們勘察時,評估錯誤,以致當天早上準備動手時,選錯了工具。當時,林正輝、華進光和卡法司三人爬到銅像基座上方,拿起鐵鎚,猛力敲打馬腳,但敲了很久,馬腳紋風不動,甚至他們敲打銅像時彈力太大,鐵鎚差一點兒就飛出去。後來,他們改用鍊條,一樣無效。那時,多奧站在指揮車上說明,巴燕和林宗正則在基座下方保護林正輝、華進光和卡法司等三人。

國民黨政權下的軍警通報系統,得知原住民團體將摧毀吳鳳銅像,立即展開行動。嘉義市警察局局長劉佳勳,率領兩批「霹靂小組」員警到現場,副分局長也一再用「集會遊行法」來嚇阻他們,先後舉三次牌對他們警告。不久之後,警察便按捺不住地動手抓人、打人,場面血腥零亂。

混亂中,林宗正因為屢次訓斥警方,加上他身體瘦小、體重很輕,很容易就被警方抓去,但是URM的成員們為了保護林宗正,不希望他被警方帶走,也拼命去把他抓回來。卡法司回想這段過程時說:「林宗正牧師那時候,有點像被人五馬分屍一樣,一些警察抓住他一側的手和腳,想把他帶走;而我們URM的夥伴們則抓住他另一側的手和腳,想把他救回來。」據卡法司表示,林宗正這樣被拉拉扯扯的情形,還不只一次,甚至是兩次、三次。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張台獨 牧師團上街聲援--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4)

/邱斐顯



東埔挖墳  原住民首次抗爭


1987
3月,南投縣政府為了提供土地給觀光飯店蓋停車場之用,竟以「妨礙風景區觀瞻與地方繁榮」為由,完全不尊重原住民的風俗習慣,硬把信義鄉東埔村布農族的祖墳挖出,並將屍體任意曝曬。東埔村布農族的原住民失去祖先的墳墓,憤而走上街頭、抬棺抗議。

 

林宗正當時積極協助布農族原住民,並組織原住民,走上街頭抗議。這是台灣史上第一次原住民集體示威遊行抗爭。回憶當年,林宗正記憶猶深,「抗議的那天中午,當時的縣長吳敦義還叫原住民『吃便當啦,別抗爭』。」而這樣的一個地方官,現在擔任的職務卻是台灣的行政院長。

主張台獨  牧師團上街聲援


1987830,一百四十二位坐過國民黨黑牢的政治受難者,在台北市國賓大飯店舉辦「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成立大會,蔡有全擔任大會主持,許曹德會中公開主張「台灣應該獨立」,要列入大會章程。隨後,蔡許兩人被以「叛亂罪」起訴。1012日 ,「蔡有全、許曹德台獨案」,高等法院首度調查庭,檢察官葉金寶偵訊後,蔡、許二人被下令收押禁見。




林宗正牧師率牧師團聲援蔡許案「台獨有罪嗎?」相片來源_林宗正

 

19871019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組成「人人有主張台灣獨立自由」牧師團。當時,擔任牧師團總策畫的林宗正,頭綁頭巾,帶領將近三百位牧師、教徒,與高俊明牧師一起走上街頭,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以遊行示威的方式,聲援蔡有全、許曹德。當遊行隊伍遭到警察與鎮暴部隊阻擋時,林宗正以宏亮的聲音,毫不客氣地指著警察與鎮暴部隊,說:「我以上帝之名,來譴責你們。」充份地展現一位堅持公義、替天行道的牧師本色。

三、爭取權利


婦女先驅  台灣護士陳翠玉




陳翠玉(19171988)演講。她說,「台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攝影_邱萬興


台灣戒嚴時期,不少海外台灣人,遭列入國民黨政府「黑名單」,而返鄉不得。19888月,「世界台灣同鄉會」(簡稱「世台會」)首度在台灣本土舉辦。這些「黑名單」海外台灣人千方百計,想回到自己的故鄉台灣來參加。台灣婦女界的先驅--陳翠玉女士,則是這波返鄉潮的第一個犧牲者。


陳翠玉,1917年生,彰化高女畢業後,20歲赴日學習護理。她成績優異,令日本人印象深刻。1941年護校畢業後,她回台貢獻所學,任職台灣總督府技正,擔任台北保健館護理部主任。二次戰後,她協助「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進行在台灣的戰後重建工作。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陳翠玉曾被列入國民黨政府的槍斃名單,幸好國內外友人共同營救,陳翠玉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獎學金,於19473月離開台灣遠赴加拿大,才逃過一劫。


陳翠玉先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護理教育學士,再到美國波士頓大學攻讀護理行政碩士,是當時台灣少數受過西方教育的護理界菁英。她學成返台,回到台北保健館服務。由於當時台大醫院急需護理管理人才,陳翠玉便進入台大醫院,擔任護理部主任,以整頓落後混亂的醫院環境。


1950
年,在台大校長傅斯年的支持下,陳翠玉創辦了台大護校,並擔任創校校長。當時國民黨政權透過軍事和政治的手段,對於不和國民黨合作的學校校長,加以迫害。陳翠玉擔任台大護校校長時,因拒絕聘用未獲講師資格的特權教師,並嚴禁教官以黨務干預校務影響學生課業,而得罪國民黨政權。


1953
年,陳翠玉被冠上貪污、反黨、叛國、運用國際路線等罪名,在白色恐怖下遭軟禁達三年之久,雖然事後法院還她清白,她已決心與國民黨政權劃清界線,因此她和她的德籍夫婿就此離開台灣。而台大護校就在陳翠玉離開後,停止招生,結束校務。


陳翠玉一生擁有許多「台灣第一」的資歷,她不但是台灣現代護理教育的創立者,也是第一位受聘於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擔任護理教育與行政顧問的「台灣護士」。她並榮任世界衛生組織中南美洲護理顧問長達18年,足跡遍佈中南美洲各角落。這是台灣婦女參與第三世界被壓迫民族建設行列的第一人。


送葬隊伍  首度衝向總統府


1986
年,陳翠玉和台獨聯盟的成員何康美等人,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發起第一個海外婦運組織「穩得」(WMDITWomen Movement for Democracy in Taiwan),推動「民主從家庭開始」的理念,鼓勵婦女尊重子女並參與社會公共事務。1987年,陳翠玉返台,將「穩得」的理念帶回台灣之際,林宗正也響應這個「穩得」婦女運動。


陳翠玉在台期間到處演講,她參加在台北市舉行的「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的成立大會,也遠赴綠島探視政治犯。因此,她被國民黨政府列入「黑名單」,離台出境之際,她的返台簽證被取消。


1988
年,陳翠玉決定返台參加第一次在台灣本土舉行的「世台會」。當時陳翠玉年屆七十,因國民黨政府百般刁難,使得她要為返鄉入境之事,全球奔波。陳翠玉為了取得返台簽證,那年6月底,她就離開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波多黎各老家,先飛到美國加州的洛杉磯,再飛往新加坡,終於在7月底,她拿新申請到的美國護照,成功地突破「黑名單」封鎖,才在新加坡取得返台簽證。


她於731日 抱病回台,但因過度奔波勞累,以致她在
820日因病過世。陳翠玉曾經說過:「台灣是我的故鄉,我們要回去,這是我們的權利,我將以我的生命爭取這個權利。」
 

1988826日,陳翠玉告別禮拜,於台北市中山南路的濟南教會舉行。禮拜結束之後,林宗正臨時決定,送葬隊伍將從中山南路轉彎,繞過景福門,一路遊行到總統府,來向國民黨政權做最大的抗議。當時,駐守總統府的憲兵部隊反應不及,憲兵們一個個穿著便服與紅色短褲,衝出來阻擋。林宗正帶領的送葬隊伍,則突圍成功,走到總統府廣場前。



這是國民黨政權來台,第一次有送葬隊伍,刻意遊行到總統府前抗議的行動。林宗正提及,他與陳翠玉女士的因緣,「陳翠玉是我的乾媽。」1987年,林宗正在美國德州達拉斯演講,會後他認識了陳翠玉女士。陳翠玉很賞識林宗正,兩人交談甚歡,算一算年齡,陳翠玉足以當林宗正的母親了,於是兩人便以乾母子的身份互動。


林宗正想起自己那一次帶著送葬隊伍,走到總統府廣場前的抗議行動,就感慨萬分道:「陳翠玉成了黑名單,她為了返回自己的故鄉台灣,竟被國民黨政府這樣蓄意刁難,以至病逝,心裡很難過,所以,內心一直想為她做點事,向這個不義的政權,做最後的抗爭。」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警總查扣 七路聯軍索公報--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3)

/邱斐顯

 

二、URM訓練

出國學習  城鄉宣教運動(URM


林宗正擔任 URM 的主任講師

相片來源_林宗正

1985年,林宗正前往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接受第四屆「基督教城鄉宣教運動(URM)」訓練一個月。同行的有黃昭凱、蔡有全、翁金珠、劉峰松等人,這是URM訓練活動中,首次有婦女、原住民參加的記錄。他們除了受訓外,也拜訪海外台僑、台灣人社運團體與台獨聯盟。林宗正回想那次的經驗,他表示,「受訓時,因為有時差的關係,上起課來常常打盹。有時自己都會覺得不好意思,但是看到台僑非常熱心地推動這些活動,我們也被他們的熱忱所感動。」

剛好,這一年世界台灣同鄉會的年會,於日本靜岡縣舉辦,林宗正他們一行人在URM受訓課程結束後,隨即參加這次的年會。這次年會的特別之處,在於所有參加者,不論島內外人士,都用真名報名參加。戒嚴時代,很多海外台灣同鄉或留學生,常常遭到國民黨的特務、職業學生監視及打小報告,因此,他們參加聚會活動,都是匿名或用假名。

林宗正受訓完回台灣之後,接任台灣URM主席。此後,他積極與海外人士接觸,安排台灣社運人士至美、加、日受訓,內容以組織人民及社區爭取權益、人權尊嚴為主,並教授非暴力抗爭。從1985年至2007年,他二十二年來從不間斷地擔任URM的主任講師,前後訓練四十五期URM的學員,受訓人數超過千人以上。

林宗正牧師指出, URM的基本精神在於:

1、關心弱者,與弱者站在一起

2、為義受苦(過清貧的生活)

3、對抗邪惡的勇氣

4、創造性的少數

5、互相成為資源的結盟

6、堅守「愛與非暴力」的原則

 

基於這些信仰與信念,林宗正選擇「自我實踐」的方式,來做為他的生活哲學。1986年,當黨外人士要組黨時,林宗正義不容辭加入創黨行列,成為民主進步黨創黨黨員。

 

手持玫瑰  勇敢走出二二八



1987
215,鄭南榕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場「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活動」。
林宗正牧師等台南及全台各地社運人士,皆挺身而出,參與遊行。
相片來源_邱萬興


1987
24,《時代》雜誌創辦人鄭南榕、人權醫師陳永興,與人權律師李勝雄發起「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促進會」,全台各地舉辦演講、遊行。過去四十年來沒人敢談論的「二二八事件」--這個神秘的面紗,因此才慢慢被掀起。

1987215,鄭南榕在台南市舉辦第一場「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活動」。當時,在那種肅殺的氣氛下,敢參與遊行、走上街頭抗議,要求國民黨政府平反二二八事件的人,需要極大的勇氣,林宗正牧師正是其中之一。

鄭南榕、林宗正與黃昭凱領軍的二二八和平隊伍,手拿玫瑰花勇敢地跨出「二二八遊行」第一步。這個遊行活動,公開挑戰國民黨當局統治台灣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遊行隊伍遭到憲警的暴力阻擋,但帶頭遊行的鄭南榕、林宗正與黃昭凱,卻絲毫也不退縮,繼續向前。

 

警總查扣  七路聯軍索公報


198738,林宗正為抗議《教會公報》被警總沒收,
發動近約八十多名牧師,集體走上街頭抗議示威。
相片來源_林宗正

 

戒嚴時期,基督長老教會的《教會公報》是第一個敢刊登「二二八事件」的刊物。1987220日,第1825期的教會公報因為刊出「二二八事件」相關文章,才剛印好,尚未寄出之時,警備總部(簡稱「警總」)就派人到台南市青年路的教會公報社,以「借閱」的名義,強行帶走八、九千份的公報。當時,林培松牧師是臺灣教會公報社的總編輯,林宗正則擔任常務編纂。林宗正發現警總「強行帶走」公報後就向警總抗議,說他們查扣教會公報,沒有出示任何公文,警總才以傳真方式補發查扣公文。198738日 ,林宗正為抗議《教會公報》被警總沒收,發動近約八十多名牧師,集體走上街頭抗議示威,這是台灣戒嚴以來,第一次有這麼多牧師參與的示威遊行。

由於警總遲遲不肯歸還教會公報,林宗正與幾位長老教會牧師決定選在45日星期日 ,發動第二次集體抗議。這次,他們邀集更多的牧師與教友,分頭從台南市政府外圍七條路的七個地點,上午十一點教會禮拜結束後集合,開始由外而內、慢慢地向市政府方向步行而來,走到市政府時已是中午十二點。當日匯集的牧師與教友,數以千計,最後台南市長林文雄出面,他聲稱代表警總,向長老教會及教友們道歉。

警總沒收教會公報後,將部份公報燒毀,但礙於教會牧師上街抗議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借重青年日報社,重印教會公報。警總答應把公報歸還給教會,也計畫在45日 從台北空運教會公報到台南。但是當天適逢蔣介石忌日,他們無法包華航專機載到台南,只好改包民航飛機,將公報從台北載到高雄,再從高雄開車走高速公路到台南。當天正是清明節,高速公路上嚴重塞車,等這些公報送達台南市政府時,正好示威群眾集結到市府門口。牧師與教友們看到公報歸還後,才結束這場抗議活動。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鄉土神學 開啟奉獻契機--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2)

/邱斐顯


鄉土神學  開啟奉獻契機

台南神學院,相片來源: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6/%E5%8F%B0%E5%8D%97%E7%A5%9E%E5%AD%B8%E9%99%A2.JPG


林宗正就讀台南神學院碩士班時,與蔡有全、許天賢為同班同學。那時候,教導過他的老師有鄭兒玉、王憲治、謝秀雄、謝敏川、蕭清芬、郭榮敏等多位優秀的「牧師教師」。其中,王憲治承襲黃彰輝牧師「追求台灣人出頭天」的「鄉土神學」,林宗正深受影響。另外,謝秀雄牧師把林宗正引入台灣民主運動領域,而謝敏川牧師則是把林宗正,帶進URM的草根訓練組織。

謝敏川牧師,是台灣URM(即Urban Rural Mission城鄉宣教委員會)創始人,曾任台南區基督徒大專教授聯誼會組織者、亞洲教會協會(CCAUrban Rural Mission委員會委員,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28屆議長。林宗正在他的門下,學習如何推動草根組織。




林宗正畢業照(林宗正提供)
  


1979
年,林宗正從台南神學院研究所畢業。本來,他沒有打算接著從事神職工作,甚至曾經計劃把學費還給學校。那個年代,讀台南神學院研究所的學生,就像一般讀師範大學的學生一樣,畢業後服務學校或社會是必要的義務,不然學生就得把就讀的學費還給校方。但是,因為林宗正是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他的選擇,讓校方相當惋惜。校方請他的師長們幫忙,終於說服了林宗正,而接受校方的安排,留下來服務。這卻開啟了林宗正奉獻神職的契機。他奉派到彰化的育英教會去服務,並開始關心當地的漁民與農民。

 

1979年,林宗正的老師謝秀雄牧師,因熱心黨外運動而擔任《美麗島雜誌》台南分社主任,1210日美麗島事件發生後,曾風聞國民黨政府要抓參與的牧師,因而展開四十天的大逃亡。這段風聲鶴唳的大逮捕時期,林宗正曾想安排牧師們,住到韓良誠醫師的內科醫院去避難。

 

韓良誠醫師的父親,是韓石泉醫師。韓石泉醫師則是林宗正父親林占鰲長老的好朋友。韓石泉醫師與林占鰲長老,兩人從日治時期就投身文化協會,彼此有著深厚的抗日情誼,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後,對台灣人民施壓,因而爆發二二八事件。這時,林占鰲長老把自己開設的興文齋書局地下室,當成庇護所,營救許多身處險境的友人,而以韓石泉醫師為首的多位民間領袖,也出面協助撫平二二八事件的衝突,使台南地區成為犧牲較少的地區。

由於這些因緣,林宗正與韓良誠醫師有著一份特殊的友誼,林宗正想到讓自己的老師、同學去韓良誠醫師的內科診所避難。當時,謝秀雄牧師逃亡成功,但是林宗正的前輩們如高俊明、林文珍、林弘宣、黃昭輝等多人,以及林宗正的同學蔡有全與許天賢,則遭到逮捕下獄。

回顧歷史,林宗正牧師當年積極投身民主運動,美麗島事件發生時,他卻逃過了一劫。林宗正回憶道:「我父親在1979126日過世,那時候,我們家人正準備著我父親的喪事,所以我才沒參加美麗島事件當天的遊行。」

 

問起林宗正,「最想念父親的哪一點?」他回答說:「我父親要過世前,把我太太叫到他的身邊,告訴她,他還有其他子女,因此,他想把我獻給上帝、獻給台灣。」



林宗正、謝淑貞結婚照(林宗正提供)



1980
年起,林宗正開始參與黨外民主運動,先後為美麗島事件受難者家屬演講及助選,曾遭高雄地檢署指控他違反選舉罷免法,煽動他人犯內亂外患罪,但後來以「罪證不足」不起訴。

 

1980年,林宗正擔任長老教會台南區大專中心傳道師、牧師,工作地點就在國立成功大學旁,他一做就是十九年。這段期間,他帶領學生關心環保、關心原住民。當他接觸原住民越深,越知道原住民結構性的困境。

林宗正清楚地知道,1970年代後期,蔣經國治台的十大建設裡,基礎建設工程的廉價勞工,大部分是由原住民包辦。他印象最深的是,1984620日,海山煤礦爆炸,許多阿美族的原住民礦工因而罹難。此外台灣的漁民出海捕魚被抓,政府沒有為漁民們討公道。這些經歷,在在令他為原住民抱不平。此後數年,林宗正投入許多原住民的抗爭運動,如「還我姓氏」、「東埔挖墳抗議事件」、「拆除吳鳳銅像」、「正名運動」、「還我土地」,與原住民們同在一起。

 

林宗正非常敬仰德國牧師潘霍華,他說:「我們讀神學的人都知道潘霍華牧師,他勇於身體力行,他為了社會正義,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反抗當時的納粹政府,並企圖伺機暗殺希特勒。潘霍華牧師認為,如果一個瘋子駕駛一部車子,我們應當把這個瘋子搶下來,不應讓他繼續駕駛而傷害一般人。」後來,潘霍華牧師暗殺失敗,於二次大戰結束前,遭希特勒處以絞刑。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言教身教 深受父親影響--台灣牧者傳奇林宗正(1

/邱斐顯

1987年,台灣解嚴的那一年,
也是台灣政治運動、社會運動最為蓬勃發展的一年。
就在1987年前後,有一位牧師,總是一襲黑色牧師服,
手握麥克風,帶領群眾走上街頭,
南征北討,展開非暴力抗爭,
他就是林宗正。

 

林宗正牧師,一襲黑色牧師服,手握麥克風,帶領群眾走上街頭,

展開非暴力抗爭。相片來源_林宗正

 

一、成長求學


言教身教  深受父親影響

1950年,林宗正出生於台南市民權路。民權路舊名為「建國路」,素有「台獨街」的稱號。許多推動台獨理念的人士,都出生於這條街上,包括旅日台獨運動前輩王育德博士,前台獨聯盟主席張燦鍙,獨盟成員及現任立委王幸男,以及獨盟歐洲本部成員何康美等。
 

 

林占鰲,林宗正的父親(1901-1979年)

相片來源_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cLimLim,CngoubriefHa,Bhak.htm
 

林宗正的父親林占鰲,他一生的行徑,影響林宗正非常深。林宗正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已經五十歲了。林占鰲十一歲就喪父,並且失學;他十四歲時到廈門去,原本想當和尚,以為佛教的教義四大皆空,應該眾生平等才對,不料卻發現佛門裡竟也有貧富之分,貧窮的和尚和富有的和尚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待遇,他最後選擇離開廈門,回到台南。隨後,林占鰲開設「興文齋」書店。這是台灣三大最老的書店之一。
 

林占鰲受到老師蔡培火影響,加入文化協會,積極以文化抗日。1929年,他就極力反對「中元普渡」的迷信風氣,甚至寫文章大力批判普渡文化。1930年,林占鰲的興文齋書局創辦了《赤道報》,與台灣社會的弱勢者、農民、勞工結合。這份《赤道報》,由抗日和尚林秋梧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而林秋梧就是台灣史教授李筱峰的舅公。
 

後來,因蔡培火老師與其他友人,為林占鰲介紹基督教精神,他轉而信仰基督教,且於三十五歲時受洗。
 

除此之外,林占鰲也積極辦學,日治時代,他創辦了光華女中。國民黨政府來台以後,因為種種限制,台灣人要以自己的名義辦學,幾乎不可能。林占鰲就力邀外省籍友人,當時的司法院長田炯錦,請他以他女婿錢復之名申請辦理崑山中學。後來,林占鰲甚至以兒子林宗正的名義購買土地,在林宗正15歲時,就向銀行借錢辦崑山工專。林占鰲也以這些辦學經驗,協助蔡培火創辦「淡水工商專校」,該校即真理大學的前身。
 

林占鰲的處世哲學是:「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林占鰲不曾告知家人他出國之事,家人也不清楚他曾到過日本、印度等地。
 

1970年代,林宗正本人看到當時中國時報記者陳立礎的報導,他才知道父親因讀過甘地的書,想效法甘地精神,曾在二十多歲時(二次世界大戰前),親自走訪印度。回台後,他落實甘地不合作運動,號召台灣人民抵制日本殖民政府,提倡五不運動:「拒買日貨、拒改日姓、拒穿日服、拒說日語、拒讀日本書」,加上他的個子瘦小,身高只有一百五十公分左右,因此在當時,得到了「台灣甘地」的封號。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happy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